第111章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1页/共6页]

今欲招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濊州,建城邑,深切匈奴,燔其茏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也,非天下之长策也。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於远方之备,靡敝国度,非以是子民也。行无穷之欲,甘心称心,树敌於匈奴,非以是安边也。祸结而不解,兵休而复起,近者愁苦,远者惶恐,非以是耐久也。今天下锻甲砥剑,桥箭累弦,转输运粮,未见休时,此天下之所共忧也。夫兵久而变起,事烦而虑生。今外郡之地或几千里,列城数十,形束壤制,旁胁诸侯,非公室之利也。上观齐晋之以是亡者,公室卑削,六卿大盛也;下观秦之以是灭者,严法刻深,欲大无穷也。今郡守之权,非特六卿之重也;地几千里,非特闾巷之资也;甲兵东西,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遭万世之变,则不成称讳也。

臣闻周有天下,其治三百馀岁,成康其隆也,刑错四十馀年而不消。及其衰也,亦三百馀岁,故五伯更起。五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改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可。诸侯恣行,彊陵弱,众暴寡,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民之始苦也。於是彊国务攻,弱国备守,合从连横,驰车击毂,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愬。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子度嗣为平津侯。度为山阳太守十馀岁,坐法失侯。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能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徵以贤能为博士。使匈奴,还报,分歧上意,上怒,觉得不能,弘乃病免归。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觉得人主病不泛博,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集会,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於是天子察其行浑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成,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厥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这天趋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摆布幸臣每毁弘,上益厚待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觉得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於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如果,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是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各一事。徐乐曰: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后辈多以得封者。及齐王他杀,上闻大怒,觉得主父劫其王令他杀,乃徵下吏治。主父服受诸侯金,实不劫王令他杀。上欲勿诛,是时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乃言曰:“齐王他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元光五年,有诏徵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报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举。”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徵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