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汉朝末路(2)[第1页/共3页]

献帝忙道,“好好,众卿稍候,我去取印绶来。”

华歆奏道,“陛下,现在汉家气数已尽、国之不国,我等劝陛下将皇位禅于魏王,以布衣气安天下。”

张音与众文武返回许昌,献帝又难堪了。献帝明知这是曹丕在秀,可又无计可施,便问众臣,“魏王又回表推让,如何是好?”贾诩又道,“陛下可筑一高台,会聚群臣,召外番王使,择谷旦登台受禅,魏王定受。”

曹丕还是推让,司马懿道,“王上既然不肯接管,你们可回报皇上,再作筹算。”因而曹丕让王郎作表,自称德薄,难以受任。众大臣又来到许昌,献帝看罢曹丕辞表有些难堪,道,“魏王不受,这如何是好?”华款道,“陛下可再下一诏,以表诚意。”

献帝恭请曹丕登台,随后而上,献帝捧玉玺授曹丕,曹丕接管。高庙使张音执节宣诏,台下众文武聆神跪听,张音宣曰:

献帝又哭道,“虽如此,我当与皇后商讨后再定。”

献帝哭道,“自高祖立汉至今四百余年,汉之江山如在我手上殒毁我怎能对的住列祖列宗呢?”

曹洪、曹休上前几步拔剑瞋目道,“现天下你没有一寸一尺的地盘、而大臣们也没有一个是服从于你的,你统统的统统都是先王给的,若不是先王,你早成孤魂野鬼了,另有甚么机遇在这皇宫内吃苦浮化?皇被骗作立断,不然迟则生变!”

献帝让陈群写禅位圣旨,曹洪印上玉玺,又将印玺还与献帝。献帝令陈群执节,到邺城宣读圣旨。

“爱卿有何事要奏?”

因而献帝又桓阶草诏,派高庙使张音执节去邺城,奉玉玺到魏王宫,曹丕接诏目览,诏曰:魏王上书辞表,实为谦逊忠义。然大汉气数已尽,朕有力秉承。之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曹丕看罢对张音道,“我就这么受禅,恐天下人诽议我有篡位之嫌,我不当受,你赍回玺绶吧。”

明天忽见有这么多大臣来朝拜,献帝早就心知肚明,无事不登三宝殿,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啊!

公元220年十月,太史丞许芝、太尉贾诩、相国华歆、侍中陈群、尚书令阶桓等几十位魏国重臣来到许昌,拜见献帝。

献帝来到后宫,见着曹皇后又哭起来,曹节问道,“皇上因何泣哭?”

献帝道,“你兄曹丕要我禅皇位于他。”

许芝又道,“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孝经》中黄谶云:‘日载东,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以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承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杂。如此,魏王的名讳已见图谶(日载东,绝火光,指的就是‘曹’字;不横一,指的就是‘丕’字)。又《易运期》谶云:‘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就是‘许’字。‘两日’就是‘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对应谶语的明证。又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华,易姓之符兆,代兴之机会,鼎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可超越此数,达到八百年,无德则减到四百年。是以周朝享国八百六十七年,夏朝享国四百数十年。汉用农历,立国至今四百二十六载。高祖虽受命于乙未年,但汉兴的征象始于获麟。自从获麟以来已七百余年,天之历数已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