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那位在蓟州城头壮烈殉职柳先开次子柳元厚在叔父支撑下,大力促进了此次文会。
小小说的是绣花枕头。
宁浣说的是沽名钓誉。
米公公是位貂寺,曾在大内任职,大哥致仕后归隐故里建康,其书画早已自成气势,特别是山川画气势诧异,可谓一代大师,已是建康文坛宗师。
在浩繁的熟面孔里,有几位不是那么熟的人,一名是建康通判宁鸿家的范夫子,范夫子教诲通判大蜜斯宁浣琴棋书画,也应邀而来。
既然女帝都不介怀他是异人,那我等又何必介怀。
一名白衣胜雪的夫子,仍然坐在角落里喝酒,非常欢愉的模样,笑看世人之间的酬酢,那股天下皆枯草唯我一花绽放的孤傲感让人感觉很不爽。
但他亦是一名大儒,当年的一甲状元!
不但美女相轻,文人亦相轻,这一场文会,说是参议实则都憋了口气,都欲要冷傲全场那些文会魁首――毕竟如果在建康得了一场倾城文会的魁首,必将传入临安,博得一个大好名声不说,乃至还能够简在帝心,哪怕科举落第也有机遇恩科入仕。
既无过人文采,琴棋书画上也无甚成就,仅靠着柳家秘闻在建康文墨圈子里混了个脸熟,这位及冠三年的年青人也不急,经常大言不惭的说甚么天既生我元厚,终将有一日青云拂袖。
东张西望的宁浣瞥见了豆蔻少女小小。
若能得他点拨,胜读十年书,这是一个绝佳的肄业机遇。
那位十一二岁的豆蔻少女也跟着范夫子前来,只是这对师徒坐在角落里不甚和旁人交换,范夫子喝着酒自娱自乐,豆蔻少女清秀吃着糕点,猎奇的东张西望。
而他一呈现便引惊雷,又成为了一名异人。
特别是此次文会上来了两个了不得的人物,让府学举子格外镇静。
在他摆布,各坐一女子。
最让人料想的是大儒黄裳的现身。
柳元厚其人在建康申明不显。
宁家浣儿,谢家晚溪。
这位曾经的端明殿大学士,现在的上元主簿,因前几日秦淮河边的事情重新走入大众视线,引发了一阵掀然大波。
除了这对师徒,另有三人。
因而绞尽脑汁欲要在此次文会做点事来,万一获得美人喜爱谱写一段传世嘉话呢。
让世人遗憾的是那八艳之首的白玉京去了临安,甚是可惜。
目光便这么对视了顷刻,旋即各自哼了口气,道了句话后扭头看向他处。
那就真的要鱼跃龙门了。
和范夫子身边的宁浣好像钟山下的一对明月,各占半分春秋风景,美得让人堵塞。
此次文会德高望重之人,当属米公公和黄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