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开端,望了一眼劈面约有五层高,装潢得非常豪华的顺风大酒楼后,贰心中便灵机一动,有了主张。
“这是柴某买的一套文房四宝,内里含有青玉砚、金狼毫笔、临汾宣纸等物。是柴某故乡临汾的特产,还常作为贡品向皇宫进贡,代价当在百贯以上。”
他话音一落,柴绍、李秀宁以及那掌柜均面色倏变,以他们的目光,哪能听不出来,这首《登顺风楼》的诗境和寄意,可比刚才的《春晓》强多了。
宇文明不明以是,昂首望了他一眼,拱手说道:“不知柴公子另有何见教?”
那掌柜赶紧抓起研台,开端磨墨起来,他也想见地一下,看宇文明是真有如此大才,还是盗用的仆人诗句来卖钱的。
“好了!我们归去吧!估计玄霸、元吉两位弟弟也应当到了。”李秀宁这时也轻移莲步,走出了四海书屋,然后翻身上马向街口奔去。
“呵呵,我看小兄弟你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想必肚中墨水很多,要不你就以此时此景为题,作一首应景之诗如何?”柴绍笑咪咪地说道。
“我听店伴计说你想买只羊毫?”柴绍斜着眼睛,一脸不屑地问道。
掌柜和店伴计一脸恭敬地走到门口作拱送别。
宇文明晓得,必然是柴绍见本身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恐怕本身真的做出一首不压于之前《春晓》的好诗,而让他无言以对。以是再度给本身增加了限定前提。
李秀宁和那掌柜实在也不太信赖刚才的那首诗是宇文明本身做的。毕竟他的年龄也太年青了,如何看也只要十二三岁的模样。而读书人要做到出口成章,吟诗作词随口掂来,没个十年以上的工夫哪成啊?
“如何?柴公子另有何指教?”宇文明眉头一挑问道。
东大街又再度变得安静了起来,一如既往。
但他倒是不动声色,反而微微一笑道:“柴公子,你真不悔怨?”
“首联采取正对,句式极其工致,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却没有对仗的陈迹。应用对仗的技能也是非常超卓的……同时,此诗还含有‘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在内,奉告世人,要想看得更远就要不竭的进取,只要高瞻远瞩、尽力向上才气达到本身的目标……实在是秀宁平生所见的最好诗句啊!”她毫不鄙吝地把一大堆歌颂之词送给了宇文明。
柴绍将这玉盒拿在手中衡量了几下后,笑咪咪地说道:“如果小兄弟你能再作出一首不压于刚才水准的诗句,柴某便将这套文房四宝送于你……当然,你如果做不出来的话,就得乖乖跪在地上给我磕三个响头,还得把刚才你卖诗得的四十贯钱输给我!”
可爱的是,这小厮竟然恬不知耻地称是本人所作,乃至于让本身喜好的李秀宁都对其高看三分,这便让他不能容忍了。
柴绍听闻以后,倒是连连点头,他底子就不信刚才那首诗《春晓》是宇文明本身做的。在他看来,十有**应是这小厮的仆人所作,不过命其来此店出售罢了。
“当然了!君子一言,泗马难追!”柴绍拍着胸膛说道。
这首《登顺风楼》本来是唐朝墨客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他将其改了个题目。而东都洛阳正处在黄河边,且四周环山,加上这幢高达五层的顺风酒楼在此,倒也可算是应景了。
说罢,他便钻进了街上的人群当中,很快就消逝地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