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子曰:“君子不器。”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成行也。”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10子曰:“视其以是,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冒昧必因而,颠沛必因而。”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何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