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世上的人,常常不明白空的事理,笼统说:空就是没有了。不知“空”有空间、虚空、空相、空义各种的别离。今分为两种: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房,人满了,空相破了,以是“有”与“空”是相对的,这就是世人说的没有就是空了。经上另有十八空义,不必尽说。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揭谛揭谛(去吧,去吧)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切的修行心经时)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遵循心经)
本来便是空(以是形相即是空间)
guānzizàipusà,xingshēnborěboluomiduoshi,zhg,duyiqiēkuè。
乃至无认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putisàduoyiborěboluomiduoguxinwuguàài。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统统苦,实在不虚。
乃至无老死(直到没有老和死)
究竟涅盘(最后达到此岸)
无智亦无得(不消聪明去强求)
【照见】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义,是无服从的服从,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阔别倒置胡想(阔别倒置胡想)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nǎizhiwuyishijiè,wuwuming,yiwuwumingjin,
是诸法空相(统统法例都是空的)
borěboluomiduoxinjing
乃至无认识界(直到没故意灵所能感受的边界)
观安闲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统统苦厄。
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般若波罗蜜多】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此岸之上了。
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碍)
【般若】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聪明。因为中国笔墨难尽其义,以是仍用原文,并且尊敬这几个字,以是不译。这个般若,满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存亡,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边幅,倒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成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大家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划一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很多字,当云“通达人间法出人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聪明。”才气尽其义。因为人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憬悟世上统统情面油滑。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出世出世,只是一心,倒置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安闲,不刚强,便是佛菩萨的心。以是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要作孽刻苦厄的分了。
即说咒曰(其咒语曰)
bushēngbumiè,bugoubujing,buzēngbujiǎn,
shouxiǎngxingshi,yifurushi。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大神咒(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既决定晓得统统统统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执取当他是实呢!但世上统统人事,如何可废,我仍随缘对付;不是麻痹偶然,只是勿住,行云流水的到处安闲,这才是至心空。佛说空是这个事理,世上自觉妄加攻讦,岂不成惜!世人果能明空,天然心勿执取,那贪得心,嗔恨心,痴迷心,自不会深切,天下没有极度的争夺了。佛法岂不是社会上最大的好处,有甚么科学可说呢!又修行人常常有口头禅,说:“莫著了空!”这是怕他固执空见,正因为他底子未曾明空,总在空有二见上作事理,格外滋扰不清了。以是明空则破色,破色则心空,这是断苦厄的第一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