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发言”朱慈煊表示戒赤乌落座,然后命人给他端上了茶水,这个行动天然意义不凡,戒赤乌脸上诚惶诚恐,内心倒是甜丝丝的。
戒赤乌答道:“约莫十五六万”他说的和朱慈煊内心所想相差未几,东吁缅甸是南洋诸藩中气力较为薄弱的一个,仅次于东边的暹罗国,有十几万兵马,此中常备军大抵有五万,剩下的那些就是临时征召的二等兵,忙时务农,如遇战事,则必须征召上阵。
“缅军有多少兵马?”
“戒大臣,你办得好,本太子说过要夸奖你。”朱慈煊笑了笑,盯着戒赤乌,喃喃自语““夸奖些甚么好呢?”
见到这些人被蒙在了鼓里,戒赤乌天然欢畅坏了,忙去找朱慈煊邀功请赏去。
“都在那边?”朱慈煊问道。
戒赤乌仿佛也轻叹了一声。
在此过程中,安民布告阐扬了很大的感化,缅奸头子戒赤乌也“功不成没”,作为地隧道道的东吁官员,他比朱慈煊更清楚东吁百姓的脾气和关键,严格意义上,十七世纪的东吁国还算不上一其中心集权国度,权力布局介于领主制和君主擅权制之间,政治轨制里还保存着某些看起来很原始的官位设置,诸如千夫长,百夫长等,他们在阿瓦城中有各自的“食邑”,卖力食邑内臣民的治安和税收,属于小型的“宗主”,效命于“共主”缅王,这类军政不分,文武不分的环境在东南亚诸国中遍及存在,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的汉化程度不高,远远比不上朝鲜,安南,琉球这些天朝近藩。
朱慈煊最后打了一个圆场。
“找到缅王才是当务之急,本太子已经调令军队阖宫搜刮了,信赖你们的国王有神明庇佑,定然无事。”话一顿,朱慈煊又道:“不过,万事都有例外,一旦缅王行遭不测,本太子不得不另作筹算。”
“谁可当东吁新主?”
乍一听,还真是难以接管,前一阵子不是还说天朝已经被北方的“蛮族马队”灭掉了吗,连天子都逃到了东吁出亡,如何一下子又把阿瓦的叛军毁灭了,还派了浩浩大荡的雄师,以及统兵而来的太子,这一从天而降的动静,实在令他们匪夷所思,
早点发,接着码下一章~
戒赤乌也在看着朱慈煊,眼睛巴巴地亮着。
“上师,全城的百姓都在奖饰天朝军队的丰功伟业,欢迎上师助东吁人安定兵变。”
朱慈煊没理他,心中好好思考了一番,然后问了一个别的题目:“邸位将军现在在哪?”
――――――――――――――――――――――――――――――――
朱慈煊一怔,然后哑然发笑:“孤说的是大臣当中?”
苦思无果,他们只能在内心赞叹一声,上国到底是上国,公然不是他们这些蕞尔小邦能比的,天朝的秘闻“泛博无边”,在他们面前,东吁人就是二等百姓,乃至是三等,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