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议论的是老庄,声音不疾不徐,澈若清泉。周遭的上百听众皆摒心静气,无一人出声,仿佛唯恐杂音打搅了耳朵。

“就是。两年前,那个传闻过何珪?桓公子五岁时可就已经成名。”

“俗气。”

公子不过十八岁,跟统统的少年人一样喜好甘旨的吃食。不过,或许是之前病中的影象太卑劣,他有洁癖。

“传闻是他幼年体弱,曾得神仙谶言,不成晚婚。”

那是初春之时,刚下过雪。疫病横行,雒阳到处暮气沉沉。

我也不晓得此番公子为何要来。今晨,他俄然叮咛备车,独自来了高蟠府上。高蟠的确喜出望外,红光满面的脸笑得找不到眼镜。而我只能猜想,公子是因为昨日在国子学上学时,听堂弟桓瓖说了高蟠家的香糕如何如何甘旨,动了馋念。

“那倒不会。我传闻桓公子出门做客,从不爱随便用食。”

袁氏原是河北豪强,高祖建国之时,袁氏尽力帮手,为高祖倚重。先帝做太子时,袁氏以才貌选入宫闱,颇得先帝爱好,即位后立为皇后。可惜袁后虽得宠眷,但多年一无所出,渐用芥蒂。

爷爷个狗刨的云游方士,有朝一日被我遇见,定教他悔投人间。

我犹疑半晌,问:“你如何帮我?”

至于我,实在并非生来就是奴婢。

这般情势之下,我等贴身主子常常皆须得谨防死守,劳力劳心。公子能在内里少留一刻,我便能少操心一刻,的确两相欢乐。

翻开门,只见黑黝黝的,榻上躺着一个少年。我走近前看,愣了愣。只见他有一张非常精美姣美的脸,却已经病得形销骨立,仿佛一不留意就会断气。

就在束手无策之时,一个云游方士来到桓府,向主公献策,说公子命有大劫,现在乃是到了关隘。若能寻一命理呼应之人辅弼摆布,当可化险为夷。

*****

这是在决定救他的时候就想好的,桓府既是家财万贯的王谢,天然好处很多。归正我已经无家可归,待着桓府吃好的穿好的,也不是甚么糟糕的事。

除了那套诡异的奇书,别的书也一应俱全,摆满了几间配房。在我影象里,祖父每日所做的,就是先到地里看看佃农们耕耘,然后返来用饭看书。

少年言辞简练,无富丽的辞藻,却短而精美。待得语毕,四周立即响起一阵赞叹之声,连僮仆们也叽叽喳喳角楼奖饰。

祖父对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我生为女子。他常常教我切不成像乡中女子那样早早出嫁生子,将大半生光阴困在家务琐事当中。他的假想是让我长大以后招婿上门,将来把田宅留给我,清闲安闲。

窗半开着,阳光斜斜地透过树荫,洒在他俊美的面庞上,泛着白玉般光亮的光彩,安静而赏心好看。

常日在家中,公子凡见榻上有尘不坐,衣裳有渍不穿。他的院子屋舍,不管甚么时候都是府中清算得最洁净的,室中哪怕是墙角榻下,也不会有一丝蛛网。而出门做客的时候,则更是讲究。不管大小聚宴,来宾们要应酬谈天,不免人来人往唾沫横飞。即使案上摆的是山珍海味,公子也是嫌弃的。以是每回出门,我这个贴身侍婢少不得要别的给他暗里递些吃的,以防他饿坏了。

“去了那边?”他冷冷道。

袁氏得了皇子,自是如日中天。先帝病势以后,袁氏兄弟以托孤重臣之名把持朝政,盛极一时。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