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个手疾眼快的兵士,看到局势已去,恐怕天子不肯轻饶了他,举起大刀,对准杜太尉的脑袋砍了下去。“扑哧――”一声,杜太尉的脑袋便搬了家,鲜血蹦出老远,死尸栽倒在马下,惊得四周的人都直楞楞的呆在那边,半天回不了神儿。阿谁兵士却不管那些,哈腰捡起地上的人头,提到夜勋卿面前来邀功。
杜太尉看到夜勋卿带兵到来的时候,心已经凉了一半,因为这位前姑爷的杀罚定夺和勇猛善战他是最清楚不过的。再加上手上独一的一万多人已经有一半开端放下兵器投降,他便再也没了取胜的信心。人一旦没了信心,也就没了胆量和魄力,是以,此时的杜太尉如斗败的公鸡普通,完整没了精力,只等着束手就擒。
二十多人跟从在夜勋卿身后,出了清闲王府。门口早有事前安排好的人马别离赶赴四大城门,斩杀了大皇子早已改换的城门守备,放十万雄师进了都城,赶赴皇宫。
夜勋卿也是一身铠甲,走到步队前面,冷眼巡查了一周,目光停在白虎的身上。
夜勋卿看着倒伏在地上的投降将士,嘴角暴露一丝嘲笑:如许的乌合之众,也敢来围攻皇宫,寻求谋朝篡位?真是笑话!
兵士一遍遍的向内里喊话。内里本来另有很多喊杀之声,将他的声音完整淹没。但跟着喊话的次数增加,内里的喊杀之声渐止,那些造反的兵士开端摆荡,乃至筹办投降。因为他们大多是为混饭吃的浅显兵士,被迫服从于杜太尉,走上谋反之路。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期间,这些人早就被皇权的无上严肃吓破了胆,谁也不想落个满门抄斩的成果。再说,不管谁当天子,都对他们没甚么大的影响,犯不着为了这些与本身无甚干系的事儿掉脑袋。以是听到有机遇背叛,纷繁放下兵器,筹办投降。
夜勋卿看了看杜太尉的人头,又冷冷的看了一眼阿谁兵士,盯得那位后脖子直冒冷气。半天,夜勋卿叮咛一声“赏!”阿谁提了半天心的兵士才把心放回肚子里,兴高采烈的张口称谢。
那些背叛的兵士看到主将已死,群龙无首,更没了斗志,纷繁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