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没有毓夙,猴子也并没有憋死,不过既然他这么说了,毓夙也不辩驳,承情地笑了笑。正想着是不是要互换礼品,做个临别的赠品,门被推开,那两个道童清风明月又走了出去,一个手里拿着个托盘,一个手里拿着个金子做锤子,笑盈盈地站在门前。
从吃果子的态度,就能看出来这三小我背后的蹊跷。
猴子挥动手说:“别说师父了,他底子不要吃。他没个见地,瞥见长得像人的,就感觉是人,哪管那是妖精还是神仙?恐怕他瞥见个略有人形的萝卜,也要说那是他兄弟。”
第二十一章 分吃人参果
猴子听了,摸了摸头说:“听着也感觉公然如此,像这么回事。也罢,今后脱了樊笼,俺老孙定要找你去耍。五百年间,你倒是仁义,不然俺早就憋死在五行山下了。”
猪八戒却赶紧涎着脸说:“既然小哥儿你不敢吃,不如给老猪吃吧。老猪上一个果子还没尝出来味儿呢,正想再吃一个。”
毓夙听猴子吐槽唐僧,内心快笑抽了,脸上却不好暴露附和的神采,只是转移话题说:“你忘了阿谁小白龙了?他也拜了长老为师,算起来是你师父的二门徒,还在八戒和沙僧之前,你们都是师兄弟,大师吃果子,总也该分给他一点半点尝尝吧?”
以是现在唐僧是货真价实地被吓到了,他整小我都朝后仰,尽量离阿谁托盘远一点。要不是怕失礼,估计他早就站起来,有多远跑多远了。
猴子听了就嘲笑毓夙:“你吃都吃了,囫囵着吃,切了块吃,煮成汤吃,不都是一样地吃?现在装甚么假端庄!快吃快吃!不然一会儿就僵了,不好吃了。”
猴子今后是要和镇元子结拜的,毓夙如果现在就跟猴子抛清干系,以猴子的脾气,固然不会秋后算账,可他们也得算是掰了,拆伙了。作为猴子的老友,和作为路人甲,能获得的好处当然是天差地别。并且猴子固然不记仇,猪八戒却不是个好货,一贯很会倒打一耙,毓夙不怕获咎猴子,却有点防备猪八戒,这货的猪品并不好,尽量不能获咎。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我终究把温贱的最新更新啃完了……Orz,现在只要这仨字母能表达我的表情……真是怠倦万分……
两个道童本来是对劲洋洋,想要把自家的人参果夸耀一番,谁晓得唐僧这么不识货,他们解释了这东西是树上长出来的,只是长得像人罢了,唐僧却还骂他们“不当人子”,这话可不是甚么好话,意义就是“你们可真不是东西”,两个道童顿时怒了。
阿谁托着托盘的道童走上前说:“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然后就把托盘放在唐僧面前的桌上,翻开了上面覆着的锦缎。
面前此人参果,才真像是小婴儿。这一对人参果大小略微有点不同,不过都是三十公分摆布,头顶光光的,五官俱全,眼睛紧闭,小嘴嘟着,两只小手攥得紧紧的,握在胸前,两条腿白生生的像白萝卜似的,也是伸直着的,要不是毓肃提早晓得,又能闻见人参果上面披收回来的极其稠密的草木灵气,他也要觉得这托盘上躺着两个熟睡的小婴儿了。
公然猴子被猪八戒一说就动心了,中间沙和尚实在也听到了动静,不过他跟毓夙一样,假装甚么也听到,甚么也没看到,因而猴子顺利地跑到了人家后院,一通折腾,偷了人家的果子,然后贼眉鼠眼地一溜小跑返来了,只要唐僧甚么也不晓得,早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