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李唐引援何策战[第4页/共4页]

高曦也接管了窦建德的判定,拥戴说道:“太原,唐军必救。若任由我军在河东南部攻城略地,河东南部诸郡将尽失之,此其一;我军北上也可照应刘武周部,对唐军援晋阳之兵构成夹攻,此其二,是我军唐军也得阻。两路分兵,以主力救晋阳,以偏师阻我,确为最好对策。”

本来觉得李渊的新遣援兵,能够是会用刘文静为将。

高延霸主动表示,呲着门牙,抢在屈突通前,大声说道:“大王,这还用问么?最新军报,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唐兵,北过汾阴未入,退入到了龙门。龙门现既有唐兵驻守,县城在汾水北岸,亦易守难攻,足可为渡河之据点。因故,龙门此县,应是唐援最能够的渡河地点!”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李渊为何不消刘文静,用李孝基、唐俭为将,这事儿的确是得搞清楚。不然或就敌情不明,难以制定有效对策。得了屈突通的释疑,李善道迷惑稍解,心头略松,再次看了看军报,念了念李孝基、唐俭的名字,笑着说道:“看来李渊也有他的难处。唯是,他不任用刘文静,却挑选了李孝基与唐俭为将,这对我军倒是无益了啊。”

窦建德等在他目光的扫视下,被迫纷繁向他点头表示。

李渊起兵,自称大将军,开府建牙后,他被授任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随之,李世民出任渭北道行军元帅,先入关中,略渭北之地,他便随军参赞,运筹帷幄,改任渭北道元帅司马;再以后,打入关中,得了长安,李渊为丞相后,他又被任为相国府记室,封晋昌郡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