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仁沉吟了下,说道:“如果第一批先安设新兵家眷的话,这倒确是能够开端迁置了。”问李善道,说道,“二郎,详细的迁置体例上,你如何想的?”
“于君,这个‘大义’,对的不是隋室,不是昏君,对的是魏公、是海内举义的群雄啊!”
可他的这一行动,是多此一举么?
堂中世人,面面相看。
于志宁收起了笑容,拈着髯毛,看了李善道一看,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于志宁淡淡地笑了起来。
“还真是做下了好大一件事啊!”李善仁目瞪口呆,喃喃自语地说道。
“武阳郡荒地的总数,玄成已经在快马加鞭、日夜催促各县统计了。昨日玄成来书,十四个县,有四个县,其本县荒地之数,已经统计出来。剩下诸县的统计数字,现在还没出来,但是固然还没出来,阿兄,君等,我的意义是,我们亦不必再等这剩下诸县的数字也都统计出来,然后才再开端迁置饥民,现便可动手了。第一批,先把编伍为新兵的这三万新兵的家眷,迁到武阳郡去。已经统计出来的这四个县的荒地数量,已是足能安设他们了。”
放眼於今海内,造反的人很多,自称王、称公者也不乏。
不得不承认,李渊在政治上,确切纯熟。
自标兵派到晋阳、康三藏挑出的贩子行商晋阳以来,晋阳的大小动静,真真假假,就源源不竭地被送到李善道处。——之前,实在已经就有很多晋阳方面的谍报送来了。
“回将军的话,仆痴顽,未有想到这些。将军所议极是。闻将军言后,仆如醍醐灌顶。将军之贤明,非仆辈可及!”几句话,有谎话,也有于志宁因对李善道刮目相看而起的至心话。
——乃至不但单是有了,只靠这一举为,在政治才气这方面,他还模糊地已是把李密等其他举义起事的群雄都给比下去了!李密用兵上是个奇才,政治上也有才气,但与李渊一比,李渊“立代王,代替杨广为帝”的这招一出来,说实话,李密还真是在政治上,哪怕李善道,也得心中承认,确是有些不如李渊!李密到底年青,政治上,难如李渊这等老辣成熟。
但这些谍报,有的是李善道宿世时已知,有的不算很首要,却都还不敷以引发李善道的震惊。
累啊,脑筋转不动了,明天两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