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英才济济龙凤姿[第3页/共3页]

李渊召萧瑀的手札,系李世民亲身转送。豆卢宽,也是当时,就与李世民了解了。

骑在顿时的李世民一边策马前行,一边正看着舆图。

“豆卢”意为“归顺”,豆卢宽的祖上为后燕时的北地王慕容苌。慕容苌后降北魏,被赐姓豆卢。四代传至豆卢宽。豆卢宽的父亲为杨坚的妹婿,他是杨坚的外甥。李渊起兵,攻陷长安的时候,他时为关中河池郡郡治梁泉的县令,乃与郡守萧瑀率豪右赴长安,投从了李渊。

望着柴绍驱马拜别的雄浑背影,李世民摸着短髭,深思了会儿,参谋摆布:“陈公安在?”

却这柴绍,不但武勇出众,且有智谋。从长安投奔李渊之际,他在路上碰上了从河东前去晋阳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当时追捕李建成、柴绍等的文书甚急,李建成兄弟很担忧,就与他相谋,以为“隋郡县连城千不足里,中间偷路,必将不全”,不如“且投小贼,权以自济”,柴绍反对:“不成。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觉得功,徒然死耳。”李建成从之,於是共走太原。他们这才安然无恙地赶上了李渊的起兵。

此吏的年事比房玄龄小些,约莫三十三四岁,身高、边幅都不凸起,却自有一股英爽之气,不失儒雅,举止言辞精干,乃京兆杜氏以先人,名杜如晦。现为李世民帐下法曹参军。

诸吏听得他的话,临汾沦陷这个动静所带来的一点不安,愈是消逝,好几人陪着轻笑出声。

“嗣昌兄”者,柴绍也。嗣昌,是柴绍的字。

陈公,在降从李渊前,仕隋为绛郡通守的陈叔达。

这吏的个头不如豆卢宽、长孙无忌,中人身高,却一双眼,细而具神,眼睛颀长而有光彩,瞳孔敞亮如凤目,脸部表面圆润,下颌饱满,鬓秀须雅,穿戴一件素色的袍服,气质温雅,虽是身在风尘仆仆的行军途中,观之风神内蕴,颜温气清,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听得豆卢宽进禀,他将视野从舆图上移开,接过豆卢宽递来的军报,略略看了眼。

即有一吏,取纸笔出来,遵循李世民的意义,撰写了军令一道,呈与李世民,考核无误后,落下印章,快马送出。

临汾郡不大,县总七个,此中称得上重镇的只要两个,一个是北部与西河郡交界的霍邑,一个就是南部与绛郡交界的临汾县。此两县,都扼在汾水的东岸,是从西河郡南下、或者绛郡北上的必经之地。按理言之,临汾县城沦陷,对全部的河东战局,必定会形成更倒霉於唐军的环境。但李世民看罢这道军报过后,神采并无多少非常,仅是眉头微蹙了下罢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