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剑南于民国十三年七月初六
萧伟伸手抬了抬,木箱非常沉重,不知内里放了甚么,又掀了掀箱盖,是锁着的。祖父的风俗他很清楚,曾须生前是公安部资深开锁专家,多年来为保持状况,曾家老宅除大门外,没有一把锁具是有钥匙的,这只木箱恐怕也不例外。
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毫无停顿。萧伟放下了手里的东西。高阳问道:“如何样?”萧伟摇了点头。让萧伟感到最困难的倒不是锁柱的多少。锁柱再多,他自有偷机取巧的法门。木箱上这把暗锁内部布局极其奇特,而锁柱的摆列也很不法则,东西捅出来今后顾此失彼,底子使不上劲儿。看来,这不是一把浅显的暗锁。
萧伟一咧嘴,道:“我研讨?你饶了我吧,我你又不是不晓得,一看书就头疼,这么一大摞,我得‘研讨’到猴年马月去!”萧伟揣摩了半晌,道:“这么着吧,日记你全拿走,你帮我好都雅看,万一有甚么发明,你奉告我不就结了?”
曾老归天时是九十七岁高龄。因为自幼习武,白叟的身材一向非常健壮。如果不是得了突发性脑淤血,统统人都不会思疑他能够活过百岁。白叟在临终前最后一次复苏过来的时候,对萧伟讲了一句话,也是他这平生最后一句话。当时陪在他身边的,有萧伟、高阳、马老太太,除此以外,萧伟的前妻赵颖也在场。以是,祖父的遗言萧伟应当没有听错。不过,没有一小我明白这句话是甚么意义。白叟最后留下的,是“壳子”这两个字。
两人阐发了一阵,现在看来,祖父临终提到的那只“盒子”八成绩藏在这只木箱中。想到答案便在面前就是没法翻开,萧伟急得抓耳挠腮、心痒难耐。高阳让萧伟细心回想一下,以曾老的脾气,这么大的事情归天前不成能没有安排,最不济也会有一些线索。换句话说,木箱应当有开启的体例,说不定白叟会留了钥匙给他。高阳阐发的有理,萧伟开端在高阳的提示下搜肠刮肚,当真回想祖父归天前后的场景。
当下两人回到二层寝室。萧伟蹲到木箱旁比划了一番,选了“双头钥匙”一头往锁孔里捅了捅,进不去。又换上别的一头,还是不可。皱了皱眉,这是如何回事儿?他让高阳取过一旁台灯,灯光照亮下,萧伟趴下身细心察看锁孔形状与双头钥匙的两端。看了半晌,萧伟恍然大悟。
本来木箱上这把紫铜暗锁,并非一只浅显暗锁,而是一只设想精美的“迷宫锁”。中国制锁行业,能人辈出,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曾经设想出无数匠心独运的锁具。相传“迷宫锁”出自唐朝一名制锁大师,其名已不成考,除迷宫锁外,中国当代最闻名的两件玩具“四喜人”与“九连环”,传闻也是出自此人之手。
萧伟的开锁工夫是偷学而来,天然并不到家。吹牛的说最多五六“柱”功力罢了,木箱上这把九“柱”暗锁他只鼓捣了一阵儿,已是额头见汗。
萧伟将盒内物品倒出来别离检视,根基都是针头线脑之类的平常物件。再把统统盒子一一拆开,这三十五只盒子一样浅显,没有构造,没有夹层,更没有一只像是能让白叟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的!扔下这堆褴褛儿,高阳又陪着萧伟在老宅上高低下搜刮了几通,再没发明甚么惹眼的东西。整栋老宅,仿佛并没有曾老临终提到的那只“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