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管这个叫元帅府?[第1页/共4页]

再留在漠南跟后金干一仗,弄不好黄台吉来岁就直接杀到他们故乡去了,到时候身高超越婴儿车车轮的都别想活。

换到杨麒,这事儿就简朴多了,杨嗣昌在跟天子陈述以后,明白奉告他,朝廷不会供应够数军粮,既然杨麒能让诸部为朝廷守边,就准予其以土默特、喀尔喀诸部的名义到张家口、杀胡口互市。

因为刘承宗奉告过他,眼下后金最要紧的事就是征服蒙古,收取北元灭亡的遗产,而在北元遗产这方面,以摈除鞑虏立国的大明底子不是合作敌手,只要元帅府和后金在漠南草原上顶牛。

固然只隔了一道边墙,但潞绸和粮食就已经是两个价了,粮食在边外换了绸缎,回到边内就能跟商贾再买粮食。

早在过年时候他就把话放下:我就是明天死了,明天也得把这地给种上。

崇祯八年的四月,全部北中国战云密布。

启事很简朴,蒙古打不过后金,这只是一道简朴的挑选题:是被饿死一点人,还是被杀死一片人。

而把取胜但愿存放在宣大明军身上,那明显只能看运气了。

甚么叫软饭硬吃啊?就是人家不以为你在吃软饭。

何况地缘在这摆着,杨麒想活,大明和后金之间总得投奔一个,朝廷没人信得过杨麒这类从了贼的品德,这玩意急眼了再投东虏也不出奇,但幸亏杨麒不是真的北虏。

不近如此,他还给三汗承诺,漠南这个处所是我们结合作战的战利品,不能我们元帅府本身独吞,何况你们喀尔喀的市赏也要有人领,留下五万人马,我出牧地,兵戈的时候他们出兵,其他时候让他们在草原上游来游去,各过各的。

为了填饱肚子,杨麒是无所不消其极,在西边,他每天派蒙古马队跑到宁夏边外武装乞讨,找洪承畴要粮食;东边,他四个月给宣大总督杨嗣昌写了八十多封信,好话说尽,冒死想让杨嗣昌信赖,他们姓杨的是站在一边的。

张家口这处所四周环山,是北京的北大门,杀胡口则是宣府的北大门,只要互市地点定在这两个处所,才气确保杨麒把兵力放在土默特与察哈尔故地,那么后金来了先揍他,能让这笔粮食花得更有代价。

这类环境杨麒当然早就想到了,对他来讲无所谓,并且还专门给崇祯上了个表文,戴德戴德。

在他西南,是杀气腾腾的宁夏镇;南边,是苦大仇深的延绥镇;东南,是闹瘟疫的山西和宣大镇;东边,则是客岁被他锤了一顿正卧薪尝胆的哈剌慎部。

大要上杨麒说他将会是大明的强援,实际上贰内心想的是等后金来揍他,让大明来给他助拳。

最关头的是杨嗣昌探听了,杨麒部下蒙古诸部兵力超越十万,每月两万石粮不过杯水车薪,他部下那么多蒙古贵族,互市的主动权把握在朝廷这边,谁听话,谁就多点;谁不听话,谁就少点,用兵粮节制了这支蒙古军队,就算架空杨麒也不是不成能。

东北的黄台吉一样磨拳擦掌,再度号令科尔沁巴图鲁汗、济农巴达礼与多尔衮沿途筹办西征漠南,只不过此次他的目标不是大明的宣大,而是占有在漠南在杨麒。

明廷把潞安府的丝绸运到宁夏,用以敷衍想要买粮的漠北贵族,杨麒用粮食低价换回丝绸,转手通过付仁喜的兵,重新低价卖进了山西,跟付仁喜部下的边兵换粮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