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慈也算是闹中取静,得了片段余暇,便在他一手催生的半池莲花间,虚坐半空,入定体悟。
也很难再有人如他这般得天独厚,除了精通魔门心法,身边另有一名欲染魔主兼顾,能够遍施秽渊、欲染、恐惧、寂妙之法力,参议磨练。几近是将他推入无尽魔域当中,翻炒烧制,一层层炼化,去芜存菁,虽是短短两日,已大有所得。
这已经不是激潜能,而是在停止一种磨炼。
通过观想无明魔主之威能,生就外道魔力,能够对他的心内虚空、乃至于道基、心性加以磨砺、精炼,寻觅平常修行时,千万不成能现的题目和马脚。
这是培基之术,也是炼心之法。
除此以外,另有两小我影,都是闭目在树下打坐。此中一个是余慈的“管家”虚生;另一个,就是已经拜在余慈座下的血府老祖。
当然,心内虚空中的马脚,还好措置,像道基之事、心性之事,常常都需求几十、几百、乃至上千年的水磨工夫,他也只是通过这类体例,现了缺限,找到了改正的思路,真正见效,还要有一段时候实验、沉淀。
其上抽枝叶,顶如华盖,外间已如此,埋没在虚空深处,觉得支撑的根系、枝干,还不知是如何的范围。
这毫不是种魔之术能够形成的结果,而是真真正正的神主手腕。
余慈现,推衍之术是个门槛低、但易学难精的东西,随便有哪一些灵感,都能够构成大抵的思路,就像他曾经观想剑修兼顾与鬼厌兼顾交兵,也算是此中一类。
也幸亏余慈已经在精研《洞元玉章三气妙化符经》,他所获得的这些灵感,做的这些尝试,或多或少,都在此部经籍中有所表现,虽说经文本身通俗难懂,至今不敢说能将其完整贯十足透,可每当他在实际修行中碰到环境,回过甚去,在经文中寻觅实际凭依,十之**,不出此中纲领。
公然是承接了“万古云霄”的好处,几有仙家气象!
余慈别的不说,只这一手,玄机莫测,幻荣夫人便非常佩服。
树阴之下,本来是法坛地点,但经历了多次“洗练”,终究还是支撑不住,崩碎成粉,至于其上法器,在第一波无明火扫荡之时,就已不存,只余下残影似的真意,袅袅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