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安闲道:“将军,那孙权羽翼未丰,域中不宁,并不敢轻动。丞相可上表赐其为吴侯,以安其心,则无后患也。刘表好过空谈,谨小慎微,此次……”郭嘉自知献帝出走之事甚是奥妙,不成示之以众,略停顿了一下,又道,“……刘表自知才气不及刘备,必不敢重用之,亦不必担忧……”
“臣下不担忧别人,只忧心刘墉。此人文武兼备,才干过人,虽只雒原一郡之地,却稀有万精兵,况有魏延、甘宁等良将帮手,气力不成小觑。丞呼应令夏侯将军、曹仁将军扼守关隘,以防刘墉偷袭许都,方是万全之策。”
徐庶则道:“此事错在刘表、刘备,我等若前去主动修好,只怕还受刘表猜忌,极其不当。不如再等等看看。”
曹操扬了扬手中的信函,笑道:“刘墉言道,安宁河北乃首选万全之策。若孤执意北征,不成沿平常门路进军。蹋顿为人警悟,沿途多放有斥侯,对我军行迹了如指掌。我甲士数虽众,倒是怠倦不堪;蹋顿兵力虽弱,倒是以逸待劳。如此交兵,我等难有胜算。非得另辟小道,方可出其不料,一战胜利。”
接着,刘墉又做了他以为极要紧,极首要之事。在城外五十里的尧山上选了一处群山环绕,面对长江之所,修了个陵寝,用以祭奠阵亡的将士和因公捐躯的豪杰。陵寝内多植以苍松翠柏,显得寂静而庄严。
郭嘉更是怔怔,拱手道:“郭嘉受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何惧小病。丞相,部属愿随你一同出征。”
郭嘉大惊道:“丞相,为何这般必定?”
荀彧、荀攸叔侄肚中悄悄调侃,主张是你出的,现在你又说这话,到底是甚么意义?不料曹操微微一笑道:“奉孝不必担忧,刘墉决不会来偷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