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曲女城的传说[第4页/共5页]

“路上可曾碰到甚么高僧吗?”毗离耶犀那三藏又问。

两个沙门顶风冒雨地行了二百余里,隔着密密的雨帘,他们终究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宏伟的大城。

玄奘想了想,道:“弟子二人曾到秣底补罗国,那边佛法非常昌隆,实在有一名大德名叫蜜多斯那,乃是德光大师的弟子,下有徒侣八百多人,全数研习上座部佛法。玄奘同羯罗师兄曾在那边逗留两个月,从蜜多斯那法师学习《辨真论》、《怛埵三第铄论》和《随发智论》。”

“法师要见大王么?”

一踏入国境当中,就见门路两旁禾稼丰厚,花果富强,一派敷裕安乐的景色。更可贵的是民风朴素,就连偶尔撞见的行人也都是面带笑容。他们个个模样俊美,服饰素净,举止高雅,显出一派丰足安乐的模样,看着就让人舒畅。

“如何讲?”

想当年,佛陀和他的弟子们都曾应邀在精舍或温馨的花圃里度过雨季,有的时候,他们也退隐丛林。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便成群结队,不避风雨地来到佛陀的住处,聆听佛法,尽能够地操纵这一大好机会来靠近佛陀。

“不知大王何时上朝?弟子也好前去拜见。”

“当时,这里另有一名修行者,在恒河岸边修炼瑜伽,坐禅入定。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当空,他都一动不动。很多年畴昔了,他的身上落满了泥土,形状便如枯树普通,飞鸟游禽栖息在上,并遗下一颗尼拘律树的种子。那颗种子在他肩上的泥土中逐步抽芽,年复一年,修士身上竟长出了一棵垂荫大树!树干细弱,枝条上结满果实。鸟儿们也开端来此筑巢。本地人感觉诧异,便尊称他为‘大树神仙’。

“如有那样的机遇,当然是求之不得了!”般若羯罗笑道。

玄奘想起来了:“恰是。他们还说,戒日王是个转轮圣王。他的国度有梵刹一百多所,和尚一万多名,外道几千名。佛法与异道都非常昌隆,信徒是一半对一半,而在梵学方面,大小乘都有人用心研学。”

“可贵,可贵!”毗离耶犀那三藏感慨道。不知是说这两位年青游僧的勇气可贵,还是在说那些猛兽的温驯可贵。

毗离耶犀那三藏恍然大悟:“本来法师是磔迦国的国师,老衲倒失敬了。”

“法师说的甚是,”毗离耶犀那道,“只是那戒日王如果在外巡查期间刚好赶上雨季,也会停下脚步,在行宫内筹办好菜,宴请各派学者贤人。那样的话,就不知何时返来了。不过,二位法师既然来了,就在此耐烦等候吧。”

走到一座高大的伽蓝前,他终究想起来了:“这里不就是法显大师在《佛国记》中所称的罽饶夷吗?之前只在书中得知,真没想到,本日玄奘也能到此。”

玄奘说着,又朝阿谁城池远了望去,从这个方向看,此城西临恒河,城垣高大坚毅。依他预算,周遭起码有二十多里。

“还好,”玄奘谦逊地说道,“路上虽遇见些豺狼和野象群,但它们的脾气多数暖和,并没有招惹我们。想来是因为佛陀的慈悲护佑,才让我们有惊无险,安然度过丛林。”

毗离耶犀那沉吟半晌,道:“如果如此,二位来得可不巧了。”

见般若羯罗面露绝望之色,玄奘安抚他道:“师兄不必心焦,玄奘这一起也曾传闻,戒日王常常巡查各地,查访民情,且居无定所,随其到达之地,搭建茅舍居住。但他凡是不会在雨季外出。这里毕竟是都城,想那国王也快返来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