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乌金纸里的金片被打成箔后,先把硝制过的猫皮绷紧成小方板,再将香灰撒满皮面,拿出乌金纸里的金箔放上去,用钝刀画成一平方寸的方块。然后屏住呼吸,拿一根轻木条用唾液黏湿一下,黏起金箔,夹在小纸片里。用金箔装潢物件时,先用熟漆在物件大要上涂刷一遍,然后将金箔黏贴上去(贴字时多用楮树浆)。陕西省中部制造的皮金,是用硝制过的羊皮拉至极薄,然后把金箔贴在皮上,供剪裁服饰利用。这些器物皮件是以都显出光辉夺目的斑斓色彩。凡用金箔黏贴的物件,如果今后陈旧不消,能够刮下来用火烧,金质就留在灰里。加进几滴菜籽油,金质又会积聚沉底,淘洗后再熔炼,能够全数回收而毫无耗损。
⑤坤元:大地。
④世宝:世上能够作为货币畅通的白银。
【原文】
【注释】
凡铜质稀有种。有全部皆铜,不夹铅、银者,洪炉单炼而成。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旁通高、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铜质后化从下孔流出。东夷铜又有托体银矿内者,入炉煎炼时,银结于面,铜沉于下。商舶漂入中国,名曰日本铜,其形为方长板条。漳郡人得之,有以炉再炼,取出零银,然后泻成薄饼,如川铜一样货卖者。
③“拣出其银”句:把银子从异化物中拣出,剩下的只要银之形而无银之实,只是一堆残余。
制造乐器用的响铜,要把不含铅的两广产的锡放进罐里与铜同熔。制造锣、鼓一类乐器,普通用红铜八斤,掺入广锡二斤;锤制铙、钹所用铜、锡还须进一步精炼。普通质量差的铜器,含红铜和锌各一半,乃至锌占六成而铜占四成;好的铜器则要用颠末三次或四次熔炼的所谓三火黄铜或四火熟铜来制成,此中含铜七成、铅三成。
中国产银的环境大抵上是如许的:浙江和福建两省原有的银矿坑场,到了明初之时,有的仍然在开采中,但是有的已经封闭了。江西饶州、信州和瑞州三个州县,有些银坑还向来没有开采过。湖南省的辰州,贵州省的铜仁,河南省的宜阳县赵保山、永宁县秋树坡、卢氏县高嘴儿、嵩县马槽山,四川省的会川密勒山,以及甘肃省的大黄山等处,都有良好的产银矿场,其他的处所就难以一一列举了。但是,这些银矿普通而言都没有多少产量。是以每次开采时,如果采银的数量还达不到原定的最低限额,那么插手开采银矿的人就得分摊财帛用来补偿。如果法制不严,就很轻易呈现盗窃争夺而形成祸乱的事件,以是禁戒律令又不得不非常严苛。河北和山东一带,因为气候酷寒,石层又薄,因此不出产金银。以上八省合起来的产银总量还比不上云南省的一半呢,以是开矿炼银,只要在云南一省能够常办不衰。
金在冶炼时,最后闪现浅黄色,再炼就转化成为红色。海南岛的澹、崖两县地区都有砂金矿,金异化在沙土中,不必深挖便能够获得。但淘取太频繁,便不会再出产,一年到头都如许挖取、熔炼,即便有也是很有限的了。在广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洞窟中,刚挖出来的金仿佛玄色的氧化铁屑,这类金要挖几丈深,在黑焦石上面才气找到。初得时拿来咬一下,是柔嫩的,采金的人有的偷偷把它吞进肚子里去也不会对人有伤害。河南省的汝南县和巩县一带,江西的乐平、新建等地,都是在高山开挖很深的矿井,获得细矿砂淘炼而获得金的,但是因为耗损劳动力太大,扣除野生用度外,所得也就很少了。大抵在我国要隔千里才会找到一处金矿。《岭表录》中说:“有人从鹅、鸭屎中淘取金屑,多的每日可得一两,少的则毫无所获。”这个记录恐怕是虚妄不成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