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国方言

六经用字,固亦间有奇古者。然惟周礼一书独多。予谓前贤觉得此书出于刘歆,歆常从扬子云学作奇字,故用以入经。如法为法、柄为枋、邪为衺、美为媺、呼为呼、拜为(左扌右上屮中草下今)、韶为(上殸下召)、怪为傀、暴为虣、擉为簎、风为飌、鲜为鲜、槁为薧、螺为蠃、脾为蠯、鱼为?、埋为狸、吹为吹、陔为裓、暗为韽、柝为(木橐)、探为掸、趐为翨、摘为硩、骇为駴、击为轚、辜为(左木右上古下羊)、掬为輂、幂为榠、藻为藻、昊为(仄之人右日)、叩为叩、艰为艰、魅为魅,与夫庮、皫、胖、鱐、齍、视、劀、酏、(上西下木)、臡、箈、(鬻之米换者)、柶、纼、副、爂、(上临下木)、朄之类。皆他经鲜用,予前已书之而不详悉。若考工记之字,又不成胜载也。

大禹之书

唐世符帖文书,今存者亦少,隆兴府城内总持寺有一碑,其前一纸,乾符三年,洪州都督府牒僧仲暹;次一纸,中和五年,监军使帖僧神遇;第三纸,光启三年十一月,中书门下牒江西察看使。厥后列衔者二十四人,曰: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杜逊能,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孔纬,而后检校左仆射一人,检校司空二人,检校司徒八人,检校太保三人,检校太傅一人。检校太尉三人,检校太师一人,皆带平章事著姓,太保兼侍中昭度不书韦字。检校太师兼侍中一人,太师兼中书令一人,皆不著姓,舍杜、孔、韦三正相以外,余皆小书使字。盖使相也。后又有节度使钟传两牒,书画端劲有法,如士人札翰,今时台省吏文不能及也。嘉祐二年,雒阳人职方员外郎李上交来豫章东湖,见所藏真迹,为辨之云:二十一人者,乃张浚、朱玫、李福、李可举、李罕之、陈敬瑄、王处存、王徽、曹诚、李匡威、李茂贞、王重荣、杨守亮、王镕、乐彦祯、朱全忠、张全义、拓跋思恭、时溥、王铎、高骈也。而注云:“见僖宗纪及实录。”以予考之,自三相及拓跋、乐彦祯、时溥、张浚、朱全忠、李茂贞诸人外,如李克用、朱瑄、王行瑜皆是时使相。不该缺,而朱玫、王铎、王重荣、李福皆已死,所谓太师中书令者,史策不载,唯陈敬瑄检校此官而兼中令,最后者其是欤?他皆不复可究质矣。

媵字训

纵臾

夏书五子之歌,述大禹之戒,其前三章是也。禹之谟训。舍虞、夏二书外,他无所载。汉艺文志杂家者流,有大(上人中夕下币)三十七篇,云:“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代语。”(上人中夕下币),古禹字也,意必依仿而作之者,然亦周、汉间人所为,今寂而无传,亦可惜也。

汉高祖讳邦,荀悦云:“之字曰国。惠帝讳盈,之字曰满。”谓臣下所避以相代也。盖“之”字之义训变,左传:“周史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谓观六四变而为否也。他皆仿此。(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