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第1页/共9页]

伧父何知风雅缘?贪看古迹只因钱。

辨悟来到船上,先叫方丈道:“师父快起来!不但没着仆人,且有奇事了!”方丈道:“有何奇事?”辨悟道:“师父且到内里见了仆人。请看一件物事。”住待同了辨悟走进门来,与仆人相见了。辨悟拿了灯,拽了方丈的手,走到壁间,指着那一幅字纸道:“师父可认认看。”方丈抬眼一看,只见首一行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第二行是“法会由由分第一”,恰是白香山所书,乃经中之首叶,在湖中飘失的。鼓掌道:“好象是吾家经上的,何缘得在此处?”老者道:“贤师徒惊怪此纸,必有原因。”辨悟道:“老丈肯把得此纸的根由,一说,愚师徒也剖心相告。”老者摆着椅子道:“请坐了献茶,容老夫慢讲。”

且说这相国夫人,平时极是好善,尊敬的是佛家弟子,敬奉的是佛家经卷。那年冬底,都管当中送进一年簿藉到夫人处查算,一贯因过岁新正,忙忙未及简勘。此时已值仲春中旬,偶尔闲手揭开一叶看去,内一行写着“姜字五十九号,当洞庭山某寺《金刚经》一卷,本米五十石”。夫人道:“奇特!是何经卷当了很多米去?”蓦地想道:“常见相公说道洞庭山寺内有卷《金刚经》,是庙门之宝,莫非便是此件?”随叫养娘们传出去,取出去看。不逾时取到。夫人盥手净了,解开包揭起看时,是陈腐纸色,虽不甚晓得好处与来源出处,也知是旧人经卷。便念声佛道:“此必是寺中家传之经,只为年荒将来当米吃了。这些穷寺里如何赎得去?留在此处轻渎,心中也不平稳。比方我斋了这寺中和尚一年,把此经还了他罢,免得佛天面上取利欠都雅。”分付当中都管说:“把此项五十石作做夫人斋僧之费,速唤寺中和尚,还他原经扶养去。”

仓颉制字,爰有妙理。三教贤人,无不消此。

话分两端。却说河南卫辉府,有一个姓柳的官人,补了常州府太守,择日上任。家中亲眷设酒送行,内里有一小我,乃是个傅学好古的隐士,曾到苏、杭四周玩耍探友过来,席间对柳太守说道:“常州府与姑苏府交界,那姑苏府所属太湖洞庭山某寺中,有一件希罕的物事。乃是白香山手书《金刚经》。这个古迹代价令媛。今老亲丈就在邻邦,如果有个便处,不成不设法看一看。”那小我是柳太守平时极尊信的,他虽不好古玩,倒是个极贪的性子,见说了值令媛,便也动了火,牢服膺在心上。到任以后,也曾问起常州乡士大夫,多有晓得的。只是苏、松隔属,无因得看。他也不是本心要看,只因令媛之说上心,企图频对人讲。或有阿谀他的解意了,购求来送他未可知。谁知这些传闻的人道是隔府的东西,他不过偶然问及,不觉得意。今后在任年余,垂垂罢休长了。有几个财主为事打通枢纽,他传出密示。要姑苏这卷《金刚经》。讵知财首要银子反易,要这经却难,虽曾打发人寻着寺僧求买,寺僧道是家传之物,并无卖意。及至问价,说了令媛。买的多不在行,伸伸舌,摇点头,恐怕做错了买卖,折了重本,看不上眼,不是算了,宁肯苦着百来两银子送进衙去,回说“《金刚经》乃本寺镇库之物,不肯卖的,甘心纳价”罢了。太守见了白物,收了顽涎,也不问起了。如此不止一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