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吕思勉先生即以为就连晋惠帝智商不高,都能够是歪曲不实之词。见吕思勉《中国通史》。

[6]以上见《世说新语·简傲》。

[60]见《世说新语·政事》。

[26]谢鲲对嵇绍和卫玠的赏识,均见《世说新语·赏誉》。

[5]见《三国志·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历》,《三国志·诸葛亮传》。

[40]以上见《晋书·阮籍传》。

[42]见《世说新语·巧艺》。关于“坐隐”之隐,有两种解释。一种以为即隐居之隐,一种以为是切口之隐。

[40]见《世说新语·识鉴》。

[25]见《世说新语·任诞》。

第五章

[32]见《世说新语·赏誉》。

[44]见《晋书·食货志》。

[14]请参看李泽厚《美的过程》。

[48]见《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任诞》。

[17]见《世说新语·豪放》。

[24]见《晋书·文帝纪》。

[51]见《世说新语·品藻》。

[40]见《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简傲》。

[33]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言语》。

[49]见《世说新语·任诞》。

[43]见《晋书·阮籍传》。

[23]严复即称:“夫自在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何尝立觉得教者也。”见严复《论世变之亟》。

[62]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

[13]见《世说新语·赏誉》。

[68]见《世说新语·尤悔》。

[33]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文学》。

[23]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30]见《世说新语·轻诋》。

[59]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赏誉》。

[18]见《世说新语·言语》。

[5]见《三国志·后妃传》及裴松之注引《魏书》、《魏略》。

[12]见《世说新语·容止》。

[52]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及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

[11]见《晋书·王猛传》。

[17]见《三国志·夏侯玄传》及裴松之注引《世语》,《世说新语·刚正》刘孝标注引《世语》、袁宏《名流传》。《名流传》称握夏侯玄之手的为钟毓,但依刘孝标注应为钟会。

[35]见《晋书·周顗传》、《世说新语·刚正》及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此中“战不足力”一段《晋书·戴若思传》称为戴渊(戴若思)故事。别的,周顗之死与王导有关,“吾虽不杀伯仁(周顗字),伯仁由我而死”即典出于此。

[20]见《晋书·嵇绍传》、《世说新语·容止》。

[10]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9]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言语》。

[51]见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9]见《三国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语》、《魏末传》。

[15]见《晋书·顾恺之传》、《世说新语·巧艺》。

[53]见《宋书·陶潜传》。

[58]见《世说新语·雅量》、《晋书·谢安传》。

[16]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