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儿子的婚事(一)[第1页/共3页]

听得陈子明有令,前来禀事的门房管事自是不敢有涓滴的拖延,紧着应了一声,便即仓促赶回了府门处,自去安排相做事件不提。

“馨儿不必如此,内里叙话罢。”

重阳一过,李勣便已奉旨赶往幽州,可陈子明却还是不得闲,没旁的,概因秋收已期近,各州粮道上的事儿烦琐非常,固然只卖力掌总大局,可每日里那有若潮流般涌来的奏本、公文多得数不堪数,纵使陈子明自幼习武打熬出来的好身子骨,也自有些个吃不消了去,恰好又无人可为其分担一二,也就只能是苦苦地支撑着,直到年关将近,方才得了些余暇,这不,今儿个公事少,陈子明极其可贵地定时放工了一回,待得着了家,天气兀自还亮堂着。

这期间的婚姻根基上都是凭媒人之言,由父母做主,官方皆是如此,可在端方森严的天家,后代的婚姻,父母就一定能做得了主,还须得看帝王后妃的定见,似陈子明当年与汝南公主因巧遇而生爱情,终究得以结成连理之事,只是个惯例,罕见得很,起码在陈子明宦海十几年里,就没见过再有哪位公主或是皇子能在婚姻上有自在的,现在,汝南公主既是提到了此事,那就意味着杨淑妃怕是对陈舒的婚事有了唆使,对此,陈子明虽略有不满,却也未曾透暴露来,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探听出了半截子的话来。

陈子明没理睬那王谢房管事的分开,也没急着去换衣,而是将小妍儿抱进了怀中,垂怜地为其擦去脸上沾着的泥灰,和顺地交代了一番。

接到了颜钢这么份奏本,太宗相称之不满,本欲再派人往江州彻查,却被长孙无忌所谏止,所持之来由是南粮北调事件已到了最关头之时,如果复兴波澜,却恐于明春之战事倒霉,太宗思虑再三,终究还是采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只是下了道圣旨,将柳琮以及江峰尽皆发配去了沙洲军前效力,至此,颤动一时的浔阳粮库失火案也就这么糊里胡涂地结结案。

“这……,也罢,那就临时先如此也好。”

“夫君所言甚是,妾身晓得了。”

“馨儿不必担忧过火,我家舒儿年虽幼,却已有峥嵘之姿,何患无妻哉。”

“好叫夫君得知,桂阳姑姑(桂阳公主,杨师道之妻)进了宫,与母妃闲谈了一番,提及了其宗子有幼女名嫣,虽仅十岁,却姿容端庄,尚未许人,母妃闻之甚悦,便即召而见之,公然大佳,思及舒儿尚自单身,也就起了指婚之心,妾身觉得此事还须得夫君做主,便未曾应,不知夫君觉得可成否?”

贞观二十年八月五日,太宗正式下诏,任命兵部尚书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程名振为之副,调并、幽两多数督府之军连同辽东军六万三千兵马行再征高句丽之事,本来热议连连的陈、李争帅之流言刹时便烟消云散了开去,而与此同时,有关长孙无忌暗中操控言论,企图挑起陈、李对抗的传言倒是不胫而走地漫延了开去,宦海上的反应倒还算平平,毕竟大师伙早就晓得长孙无忌与陈子明乃是死仇家,相互排挤也不是头一回了,自是都不觉得奇,可在官方却又分歧了,很多平话人愣是将长孙无忌给描画成了朝中最大之奸佞,弄得长孙无忌气闷非常,却又百口难辩,只能是无法地任由这等传言漫天飞舞个不休。

伉俪俩方才进了主房,汝南公主便即屏退了摆布,一边亲身脱手为陈子明斟了碗茶,一边闲谈也似地出言摸索了一句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