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山道蜿蜒而上,约莫二百余丈火线是行至山腰。山腰之上豁然开畅,猜想是根据山势辅之以野生开凿而成。此一开阔广场有千丈周遭,山道一侧极是峻峭,广场火线却又以山为屏,广场四周苍松翠柏,境地极其清幽。
十年前,天下武林俱是收到一份请柬,柬约各门派掌门、派主和派中精英前去河南中州之阳台山赴约,时候就在蒲月初五端五节。这请柬原是大红封套,内有一张白箴,底衬素花,其文辞倒也精彩。
广场面南背北搭了一座平台,距空中约有一丈不足,周遭却有百丈,仅只此台搭建想来确切不易。平台之上只要一张桌案,此案成正方之行,长宽均有三丈,案上空空如也。此台东西两侧各已搭起芦蓬,芦蓬之下拜访了多少桌椅。间隔平台五丈之遥,亦是摆放了浩繁桌椅。猜想这芦蓬以内应为江湖当中职位极尊之人。
“我冷月轩主偶尔获得这天子行玺和玺绶,不敢自专,是以聘请天下豪杰共同抚玩。然此物毕竟贵重已极,且此中通俗之处非胸罗万有之妙手名家必将不能窥其堂奥。是故,轩主命我将观玺之条令试述一二。”世人听得并非统统与会之人都可得览玺绶,不由心中绝望。
见世人俱已坐定,黑衣老者吐气开声,瞬息之间,千丈周遭之山腰广场竟是无处不闻老者声音。现在,座中世人俱是惊奇,此老轻功极佳,听他音声亦是内力浑厚,为安在江湖当中却从未闻名。
“本日之会虽为玺绶,然这终究参看玺绶之高人独一十位,想来必是武林顶尖妙手,称之为武林十大师亦不为过。时候不早,就请各位朋友登台。”
二十年前,天下武林承平已久,各门各派俱是疗摄生息,是以派众弟子杰出之辈浩繁,及至浩繁失传武学亦是重现江湖。然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万物运转之真知。承平好久,终有野心勃勃,不肯久久冬眠之辈,再加上此辈多为技艺高绝,心机周到,善能驭众之人,是以越是承常日久,这祸端一旦养成,越是波澜澎湃。
芦蓬之下少林达摩堂首坐永坚禅师虽是得道高僧,心如止水,对这玺绶虽无贪念,然何如周遭之人俱是以他为尊,纷繁劝说禅师一展绝艺,艺压群雄,得览玺绶。“禅师乃我辈当中俊彦,您若退场必将无人能及。”东穷帮帮主公长朋在一旁言道。
蒲月初五,观玺会当日。自阳平山山脚之下一席红毡延山道蜿蜒而上,中转山顶。沿途具有帮众随行指引,山口处以红木桌案甚是宽广,其长约两丈,括约六尺,这巨型桌案安排于山口,案上摆放文房四宝,案后仍有帮众查验请柬,反对闲散人等。赴会之武林人士俱是题册留名,方可上山。
要知这台距空中一丈不足,这老者并不作势,身形倒是拔地而起,想来这轻身工夫必是极佳。老者跃上平台,足下稳扎台面,向场中世人拱手为例,此时又有浩繁武林豪杰鱼贯而出,各自行至东西两侧芦蓬之下落座,想来此一群人必是身份极尊之辈。
“本人受轩主之命,先行上得台来与诸位朋友相会,亦是将这观玺会之意起首言明。座中各位俱是文武兼修,想来对玉玺必不陌生,然我派所得之玺倒是唐高祖李渊之天子行玺。”诸葛丹言至此处略一停顿,双目望向座中世人。见得世人俱是凝神静听,心下甚是对劲,不由持续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