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菁一伸手:“拿来。”
太后双手微颤,仓促看完,定了定神,又取另一本看,也是跟本身和向氏一家有关:“皇太后不待祔庙,果于还政,事光前古,名垂后代。陛下以是报皇太后者,宜何如哉?臣恐假借娘家,不敷觉得报也。”
刘清菁笑道:“酿梅你不是吃得挺高兴的么?”
章惇先行避雨,乃至哲宗天子大升舆陷泞不前,露宿於野之事敏捷遍传朝廷,陈瓘与侍御史陈次升持续弹劾章惇奉使无状,乞请赵佶速降批示,先罢章惇职事,免其朝见,别与调派,再究查此前章疏中论及之罪,“别议典刑”。
刘清菁做嗔怒状:“公然拿不出罢?你煞费苦心肠在宫中造这个谣,是想断了十二哥的念想,也逼蕙罗嫁不成他。现在又让十二哥出宫外居,想来我与你打这赌竟是吃了大亏,你先就把敌手赶走了,又把蕙罗捆在本身身边,却让我如何取胜?如此不公允,休怨我打消赌局。”
刘清菁嗤地一笑,调子拖得委宛:“妾如何敢呐……”
赵佶道:“姐姐焉知我过来不是向姐姐讨彩头。”
菊花圃边的刘清菁见他走近毫不惊奇,作势看看他身后,问:“官家本日侍从甚多,却为何不见典饰娘子?”
赵佶问:“甚么?”
皇太后向氏还政后偶尔会到崇政殿或迩英阁,问问赵佶比来的政事,顺手翻阅一下臣僚的章疏。玄月十六日深夜,太后传闻赵佶尚在崇政殿批阅章疏,遂前去探视。
蕙罗认出这三字是临王羲之《初月帖》上的,遂问送信的内侍:“官家另有话传我么?”
玄月一日,章惇上表乞请罢政,赵佶却下诏答复“不允”。章惇随即出居僧舍,以示决计。翌日章惇又上表辞职,乞知越州,赵佶又答不允。随后赵佶调集辅臣,将此事告之,问众辅臣:“朕待章惇如此,于规矩不为不至罢?”
内侍道:“什物倒也不缺,只是斋宫要比禁中冷,官家说在那边住着也无趣,很想家。”
赵佶笑而不语。
十月,因太后不豫,赵佶打消天宁节庆典,赴南郊斋宫为太后斋戒三天祈福,按例不带女眷及侍女随行,蕙罗也留在宫中,但赵佶离宫第一天就差内侍送给蕙罗一封手札。
内侍承诺,再对蕙罗道:“典饰娘子还是给官家写点甚么罢,不然官家问起,我也不好交差。”
赵佶下拜道:“都是谎言误传,言官一时不察,所言虚诞不根,娘娘不必理睬,切勿放在心上。”
蕙罗听了颇不安闲,轻叹道:“杨先生,请别叫我娘子。”
太后回想前事,及还政前后赵佶各种表示,垂垂有些明白了,心凉至极,哀思之下又哭又笑,喃喃道:“不法,不法呀……”
蕙罗惊诧道:“没有呀……”旋即认识到是本身昨日复书令赵佶曲解了,忙解释道,“昨日函件,只是我临帖的内容。”
“别人不敢,姐姐岂会不敢?”赵佶漫挑唇角斜睨她,“你就是仗着我不会罚你。”
太后醒转后不言不语,亦不进食服药,只是抽泣。赵佶在她床前再拜跪劝,她仍不承诺,对峙绝食。直到赵佶奉告她,已命令贬陈瓘的官,差监扬州粮料院,太后才勉强进食。
赵佶微微瞬目,却仍引而不发,对章惇未宣布任何惩罚。
赵佶听了这些话都沉吟不语。倒是左正言陈瓘看出了他难堪之处,将章惇之罪从策立别人的话题上引开,进言道:“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薄神宗,累宣仁。又乐于用兵,乃至陕西民怨四起;好大喜功,大兴土木,耗竭内府之财。不顾人之怨怒,不惧天之谴戒,称之为流俗。还曾将邹浩等言官入狱以绝言路,天下震骇,人多自危。赖宗庙之灵庇佑,朝廷国度才未闹事情。哲宗信赖章惇,章惇却将国度废弛至此,累及哲宗。当年那些诡计密计虽多由蔡卞主谋,倒是章惇在判定力行。蔡卞虽已贬放于外,但章惇若在朝廷,如何能除祸国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