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吐蕃策[第1页/共4页]

陈希烈目光一闪,摸索隧道:“莫非陛下有何设法?”

见朝臣们的定见终究垂垂有了偏向性,李隆基的表情越来越愉悦,转头望向一言不发的武部尚书韦见素,笑道:“韦卿有何设法,固然道来。”

陈希烈固然保守脆弱,但为人还是非常朴重,因而抢先说道:“陛下,臣觉得,此策不成行。平吐蕃当然是莫大的功劳,可天时天时不对,天宝九载,大唐在西域刚与大食国打过一场,勉强算是平局吧,但大唐的将士也折损了两万余,西域诸国对西域恰是蠢蠢欲动之时,此时若再对吐蕃行此策,若然事败,吐蕃定恼羞成怒,起兵来攻,当时我大唐恐连西域都难保,风险太大了。”

见两位宰相入殿施礼,李隆基展开眼,淡淡地点点头,道:“既然都来了,那么,持续议事吧,此策事关奥妙,不成宣之于众,朕便与你们几位朝臣商讨。”

一个嫌弃对方是老呆板,另一个嫌弃对方是奸佞小人,两个三观分歧的人相互浅笑,内心各自奔腾着一万头狂吐口水的草泥马。

如果这些都是虚的,那么摆在面前的五千两银饼和一百两黄澄澄的黄金倒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李隆基的挑选很明显,值得赌。

李隆基笑道:“如此,便照此策实施吧,杨国忠,你领三省尽快拟个条陈出来,一应赋税拨给,当须另立项目,此事不成鼓吹,收买吐蕃药材之事,便交给顾青去办,所需赋税由朝廷拨付,前面一两年要花很多钱,各位打起精力谨慎对付,待这一两年后,吐蕃那边的元气已不知不觉伤了,当时再行第二步。”

杨国忠也呵呵一笑,盯着陈希烈的侧脸瞥了一眼,眼神轻视。

杨国忠叹了口气,他晓得天子要议的是甚么事。

自从当了右相后,朝臣背后里给他贴了很多标签,诸如“不学无术”“无勇无谋”“谄上欺下”等等? 没一句好话,杨国忠固然智商不高,但也不是纯粹的傻子? 对别人的群情天然是心知肚明的。

进了兴庆宫,入正殿议事。

陈希烈点头,老头儿平生保守脆弱,难当大任,但三观还是很正的,对杨国忠这番谈吐颇不附和。

陈希烈笑道:“老夫与杨相恰是豪杰所见略同,此计非正道,行的是险招,于国弊大于利,不成为也。”

“战马增一万匹,兵器弓弩两万件? 箭矢弩矢各五十万支,粮草支应安西全军半年所需,征调关中民夫赴送安西都护府。”

既然情面要送,就要送得实实在在,数量少了不痛不痒,人家顾青一定承情,轻易影响两边山无棱六合合的友情。

信里的意义很明白,要战马,要粮草,要兵器,安西需求杨相的大力支撑。

杨国忠却笑了笑,道:“陈相可有想过,陛下为何三番两次召我等商讨此策?”

陈希烈很有风采地呵呵一笑,谈天就此结束。

陈腐呆板的老东西,自发得结壮做事便是忠良之臣,连天子的神采都不懂看,难怪混到快进棺材了也当不上右相。

劈面年长幼弟叫得亲热,背后里不时候刻盯着对方的出息,一旦有出息不稳的迹象,顿时划清边界,翻脸不认人。

陈希烈忿然,正待说甚么,杨国忠却抢在他面前开口道:“臣也觉得此策可行。启事同郭大将军一样,利大于弊,胜大于败,即使事败我们丧失的不过是一些赋税,以大唐的国力,三五年内背负得起,至于陈相说甚么吐蕃会恼羞成怒,这个……有点没事理了,我们就算不可此策,以吐蕃的本性莫非就不主动犯境了吗?莫忘了前几月吐蕃入侵于阗,夺其城,屠其民,他们也是毫无来由便犯境的,既如此,为何大唐不能主动行此毒计,反制于敌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