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二奶奶轻哼道:“哼,他桂重阳好大一张脸啊,让爷爷、奶奶辈的上杆子去给他过生日!”
“恰是呢,以是这地嫂子也莫要推了,好好留着,今后传给孙子恰好。”桂五笑道。
之前的夏税不说,这秋税一亩地杂七杂八的加项加起来小二斗,十九亩地就是小四石,加上十二亩下田的,就是将近五石米,竟然真的免税了。
杨氏也抿着嘴直乐,看动手中地契道:“这二十五亩,不会就是梅丫头娘家之前那地吧?”
虽说才秋收,离春耕另有小半年,可地里增肥就是这个时候,以是爷孙两个这些日子常在田间地头。
本来属于杨银柱家的那四亩中田还罢,只要几亩,收回就收回了了;梅家那边也碰到了一些费事,对方少不得道恼哭穷之类,不过梅氏都没有改主张,还是对峙收回了,倒是惹得梅氏族人又跟着说了一回嘴。
“啊?”桂二奶奶与杨氏都瞪大眼睛。
“亲兄弟、明算账”,桂重阳性子风雅是风雅,可在银钱账目上却极其清楚,向来不含混,就是怕因为银钱扯皮伤豪情。
汤汤水水的补下来,桂五的脸都圆了。
“娘,离中午餐另有会儿呢,不急。”说着,杨氏将手中的碗递给桂五:“老五先吃碗蛋茶垫垫,晓得你不爱吃甜的,没洒糖,做的咸口的。”
桂二奶奶坐在炕上,拉着儿子的手,舍不得放开眼。
也不过是念叨这一句,接下来桂二奶奶就摸了一把钱出来给杨氏:“我们也不空动手去,春儿他娘去割几块豆腐。”
桂二奶奶倒是没有感觉老两口两人三十亩,儿媳妇一小我就二十五亩有甚么不对,都是一家人,那里分的那么细心了?
“之前感觉小的不幸,可谁会谅解顺娘的苦处啊。”桂二奶奶点头道:“顺娘本年才二十七,不该如许没名没份的守着,老五在镇上看到合适的人选,也帮你表姐留意着。”
那里就真瘦了?因为桂五读书,江氏怕累的丈夫,一日三餐盯着定菜单不说,每晚灶上的火都不熄,戌初(早晨九点)都要加一顿宵夜。燕窝、人参鸡汤换着花腔做补汤,一天一碗不重样。
桂五双手接了,谢过杨氏,拿了筷子几口吃尽了,方问桂二奶奶,道:“娘,我爹呢?如何不见?”
到底是重阳节,皇历上写着,老太太那里会不晓得是桂重阳的生日呢?
杨氏这碗没有洒糖,撒了盐与葱花,内里是四只白嫩嫩的荷包蛋。
现在有了“夏税”的事,那两户人家害怕杜里正也好,还是想要看桂家笑话也好,较着没有将桂家放在心上,桂家也就无需顾忌,痛快的收回地。
虽说是堂亲,可遵循端方走,才是悠长相处的事理。就是二房长辈,也感觉这话放在前面对,省的稀里胡涂的,到厥后兄弟生嫌。
现在桂重阳有知己,原意奉侍梅氏,可比及梅氏过世,都没有祖坟可进,到时候要做孤魂野鬼吗?
从百味香开业算起,母子两个也不过大半月没见,可到底是当娘的心放不下,每天惦记取。
杨氏已经愣了,拿着地契说不出话来。
“谁家卖地啊?一卖几十亩,如何没传闻?”桂二奶奶猎奇道。
桂二奶奶只感觉烫手,皱眉道:“这买卖才开几日,又折腾甚么幺蛾子?老五啊,你可别走差了道,那但是要你老爹老娘亲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