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神采乌青,暗自握拳,眉眼间皆是戾气:“母亲必然会好起来的。若非他竟日在外拈花惹草,惹得母亲心中忧悸,又怎会迟迟不见好转。”

哪知那少年暴露一丝滑头的笑容,从船上翻身而下,行动文雅有力如豹子,萧洒天然似行云流水,可见是个练家子。几步便行至了祝熙之面前,从腰间抽出一支翠绿竖笛便塞进了祝熙之的手中,而后半晌都未曾逗留的回到船上,朗声道:“此笛赠你,再见之时请以一曲觉得报,牢记牢记!”只闻其声便能发觉出少年神采飞扬之色,与开端给人的感受截然相反。

“你是何人?”船上传来明朗的少年声音,带着几分惊奇与赏识。

话音未落,那划子便已经解缆远去了,余晖之下徒留漾漾波纹。

“方才吹竖笛的小郎君,请慢走一步。”

中年士人对祝熙之朗笑道:“我家仆人听小郎君一曲甚是欣喜,请奏一曲,以尽雅兴。”

斯须间英台已经寻了一处好地,双手交叠跪坐而下,只待听祝熙之吹奏一曲。斜靠着一棵垂杨柳,抽出随身照顾的紫竹洞箫,白净苗条的手指就如同花丛中翩飞的白胡蝶,一曲《枉凝眉》悠悠而出。

“七兄,方才那人你熟谙?”祝英台有些不解,直愣愣的看着自家七兄多出来的一支竖笛,不过复又笑道,“倒是得了一支新竖笛,观其表面便觉定是良品。”

“好。”点点头,祝英台深觉得然,有那样一个严苛的母亲,真是大不幸。

他家这位小郎君眼界有多高他自是晓得的,连王谢那样的人家其后辈能入他眼的不过也只是一手之数,然,就是入了他的眼没准也入不了他的心,更别提宣之于口的赞美了。这孩子自小聪慧非常,资质极高,天然也形成了傲岸的性子,等闲毫不认输。

如许随便让人陌生报酬你奏曲绝对是分歧礼节的,但是就中年人说来却断断不给人此种感受。随性而发,不拘俗礼,恰是魏晋风骚。

祝熙之微微点点头,端倪含笑,果然好风景。此处水面开阔,近午阳光洒下若银盘烛火,晶莹透亮,两岸繁花似锦,轻风徐来,似有暗香浮动。

白叟沉默,无言以对。

草长莺飞之时,最是踏青的好时节。玉水湖畔青白儒袍飘袂,小小的青色身影有些跳脱的在前边疾步小跑着,不时停下来等等那已经掉队了好久悠然少年。

白叟长叹,马文才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二人都心底腐败,除了本身那放浪浮滑的子侄,也就是马文才的父亲还能有谁?

祝熙之笑笑,不再多想,东晋这些风骚人做事不成理喻的太多,如果每件事都要想个清楚明白,怕是穷其平生都不得其意。倒是英台的话让他有些哑然,难怪这丫头厥后会喜好上梁山伯,那家伙可不是符合此标准吗?临时放下,此时想这一遭还为时过早,待到那马梁二人呈现再议。

待一曲结束,抬首便见祝英台已红了眼眶,似有不尽哀思。祝熙之一愣,立即想到了本身方才吹的曲子,只因一时有感于英台今后的悲惨运气便不由自主的吹奏了这么一曲,难怪人说女子的豪情最是细致,即便现在这个未识情为何物的小丫头也能体味此中几分苦楚。

闻此一言,马文才却也不辩驳,只沉声说道:“我必娶一钟情之人,再无贰心。”遂,我不是他们,你亦不要拿平常男人的标准来讲与我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