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你们就惯着她吧!”吴诩无法地一叹,然后看了看阿韦手中的羹汤,俄然惊奇道:“这是从哪搞来的?”

小顺子闻言,不由悄悄抹了一把汗,心道女皇陛下公然明察秋毫,便不敢欺瞒,低声回道:“杨氏自生下小大郎后,便将国公府中的积大哥仆都赶逐出户……”

自从她家便宜老娘荣国夫人归天,周国公府实际上就已经算是落入杨氏手中了,而武敏之又是长年不着家的,那杨氏能忍到生下孩子才后脱手清理后院,也算有几分本事的。

好好一个贵主儿,整天就作郎君打扮,在长安和洛阳两地乱窜,交友了一大帮子青年才俊称兄道弟,还美其名曰:为阿娘收罗人才。

而与此同时,上皇李治旧疾复发,目不能视物,女皇闻报,心急如焚,连夜赶赴终南山行宫,只留张文瓘、长孙诠、裴炎等留守神都。

不过,小顺子俄然提起这一茬,实在有些奇特。

“大郎夙来不喜理睬这些琐事……”

去实权,撤私兵,削封地……

无一不是战战兢兢!

阿韦好歹跟着吴诩这么多年了,怎会不知吴诩到底恼没恼,闻言只是笑道:“郎君们和三娘那么疼四娘,如何会让四娘受委曲?再说,娘子您不也常说,小娘子们要多长些见地才好么?”

大唐帝国的妹子们,可都不简朴呐!

李贞闻言,也没有辩驳,只是叹了一口气摇点头。

小顺子天然明白吴诩的话中之意,忙道:“大郎君本来是不睬会府中之事的,只是那被逐的此中一家仆妇分开龙都后莫名其妙被盗匪所杀,只要一个小娘子重伤未死,竟恰好被大郎君给救了……”

谁知,一不谨慎就矫枉过正了,就在吴诩经心尽力跟朝堂上的狐狸们死磕的时候,她家本来乖乖糯糯的小团子已经被家里的老爹和兄姐们宠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结束倒计时……

到底是侄子家的内宅私事,吴诩又日理万机,也就没如何理睬——只要杨氏一心向着大郎就行了,至于杨氏如何把持周国公府,就不是吴诩的事了。

女皇闻之,甚为哀思,命以贵妃礼厚葬燕太妃于昭陵,并召其子越王李贞、孙琅琊王李冲扶棺木入京。

比年交战,固然令大唐边境剧增,威名远播,可也带来了很多后患。

燕太妃生前与女皇交好,身后尤荣,惠及子孙,本是世人意猜中的事,可女皇接下来的一道诏命就让李唐宗室诸人犯嘀咕了。

现在,上皇病危,武皇却俄然诏命众藩进京,实在蹊跷啊!

民生题目一旦被处理,那些躲藏在暗中诡计借机造反的人怕是再没有机遇了吧?

而身为李氏皇子,他有不得不承认韩王李元嘉的担忧是有事理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