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奏说道,见用兵以来,累次变动,或四路置摆设,或分而各领一方,乍合乍离,各有短长,唯有夏竦往年所任,郑戬明天之权,失策最多。到此为止岂不是好了?没有,持续说下去,臣闻古之善用将者,先问能将多少?明天不问戬能将多少,直以关中数十州之广,蕃汉数十万之兵,沿边二三千里之事,尽以委之,此其失一也。
抛开这一例证有置疑外,郑戬确切没有上过疆场的经历,战役到临,若让郑戬批示陕西,失必定大于得。第一个大帽子戴上,第二个大帽子又来,诸路各自有将,大事不让其**,必禀朝廷,此朝廷常例。若边将有大事,先禀于戬,又禀于朝廷,朝廷议定下戬,戬始下于沿边。不说郑戬会不会学安禄山,仅此一举,华侈多少时候,增加多少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