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价值一栋楼的面试[第2页/共4页]

实际上这是端木赐在仿照当年学者们的故伎,他曾经在1916年帮忙蔡元培招募过北京大学的传授,鲁迅,胡适都鲜明在列。他在口试之时也曾经顺带的学过几手,只不过他当时是考官,而非被考者。

端木赐想了一下,“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6、宋纪8、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也就是辛卯年,公元451年。”

他倒是不晓得,“孔子困乎陈蔡”这件事不但是端木赐切身经历的,并且还是他一手挽救的。当年孔子被人围困在陈、蔡之地,七日未进米食,如果不是他端木赐千里迢迢去楚国说动楚王派兵来救,恐怕后代就没有这个贤人了。

……

但是,这仿佛对端木赐没甚么用啊……

本来端木赐是没有这个口试资格的,因为端木赐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学的是神经生物学,和中文系完整不搭。端木赐能获得这封口试资格告诉信,美满是步瞳熏大手笔贿赂的成果。

端木赐坐在椅子上,双手扶膝,身子微微前倾,“鄙人虽是学医,但是家学渊源,于国粹一道自傲也有些成就,情愿接管各位先生的考校。”

得!人家连出处、原文都指出来了,你另有甚么好废话的?夏宗周无法,杜口不语,表示让别人持续出题。

如果是汗青系传授在此,想必也会说一句――汗青系也不会考这么偏!

而现在端木赐表示的如此出人料想、令人冷傲,那就更是没来由去回绝了。乃至另有几个老西席内心竟然动了收徒的心机……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夏宗周为表公道,闭着眼睛翻了一页,然后念,“辛卯,上曰:“朕于戎、狄以是能取前人所不能取,臣前人所不能臣者,皆顺世人之所欲故也。昔禹帅九州之民,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劳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顺地之势,与民共利之故也。”

很有古风的问答,再加上面前这个年青人的中山装和极其高古的气质,一下子就把各位传授拉回到了民国的期间,仿佛坐在面前的是一个“五四”前驱。

海山大学是全天下风景最好的大学之一。

读罢,掷书问道,“此一段出处何解?”

端木赐倒是安闲淡定,“公元前489年,即鲁哀公六年,孔子困乎陈蔡之间。”

至于说端木赐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那他更是想都没想,能碰上《易经》这只“死耗子”的“瞎猫”,恐怕得是天上的异种才行……

试想一下,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门路两边都发展着有着百年树龄的法国梧桐,随便地登上某处走廊了望,入眼的不是如梦似幻的梧桐树林,就是一望无边的湛蓝深海。在如许的校园里读书,哪怕是看最最干涩的《马克思主义根基道理》,也能咀嚼出墨客雪莱的味道。

公然姜还是老的辣!

端木赐坐在一间狭小的课堂里,面前是一条长桌,长桌后坐着御临于此的六位口试官。

“用心念错”的夏宗周老脸一红,“咳咳――你这年青人不错!博闻强记之能,实在是平生罕见啊。有这么好的记性,能够说是研讨学问最好的帮手!但愿你今后能刻苦研学,不孤负老天的美意。”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