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头就有做好的、正在试制的气压计。固然技术有限,金属盒里达不到绝对真空,但有水银气压计做对比,压力差记得准,这气压计还是能够信赖的。
鲜果他尝了一点,倒都味道不错:西瓜是脆沙瓤的,清甜解暑;杏子甘酸适口,吃着满口生津;鲜桃是洋县产的佳品,特别甜美多汁。
庭中的厨子已盛了一碗挑得细净乌黑的米花上来,请巡抚大人咀嚼。杨大人那里另故意机吃东西,随便拿起米捻了捻,摸着酥绵的爆米花,看着庭前健壮得仿佛还能再炸千万次的米花机,心中俄然一动,想起一件薄的物件:“你做的那些白铁油筒但是得用?”
这类塔可不是等比例放大就行,从燃烧室到冷却水管,到承重布局,到内壁耐火层……都要重新设想,做起来千头万绪,不是等闲可得的。幸亏杨大人先已运走了几个小塔,临时少采些油,用几个小塔同时炼制,一天也能出十来斤汽油,三十余斤柴油。
杨巡抚叮咛人将生果端下去,替别人清算行装,清算好衙内文书。他要亲去汉中一趟,看看宋时他们炼油塔的进度,哪怕大的做不出,起码要再弄几个小的来。
不,那样效力也太低了,还是用普通的炮弹比较便利。
路面平坦、坚固,不怕雨雪,经得住能运送数百斤石料,铁箍车轮的大车碾压,轧过后也不留深坑,只余两道浅浅的车痕。这条路一旦修通,从关内调配兵马就更迅捷;汉中、关中等粮仓之地运往边镇的粮食、衣裳、军器也能及时供上;边关负伤的将士、要回京献俘的虏寇,亦可早些送回关内……
为了安然起见,这座大塔也就一丈许高,和他们烧炼石灰的灰窑差未几。燃烧室和塔身都做了钢筋加固,内侧耐火层也加厚很多,用掺了白云石的耐火水泥砌筑成,用厚钢管打制冷却水管、引流管……
宋时劝道:“也不必然从外头用火,可在极薄的铁壳、铅壳以内装上火药。只要密闭得好,小空间里压强大,爆开时的冲力就大。另有火药外头裹的金属壳太厚的也不可,不易炸开,太薄又轻易坏,炸开的能力不大……”
他这些年讲学时讲过大气压强道理,杨巡抚未曾亲耳听过,却看过他讲气压、气象的文章,深深为此中所写的大气周流之理打动。现在听他提及气压计,不由得又勾起昔日猎奇之心,眼中顷刻冒出涟涟光彩:
不但治下百姓,每天见地着他与桓凌伉俩情深的府治官员,就连下头诸县官员也不知如何地,内心就觉得他就该跟着周王――的大舅子――同进退,天经地义,竟也没有哪个送礼来恭贺知府大人高升。
杨巡抚说了个“可”字,宋时便叫厨子来在廷中架起爆米花机,点上火渐渐摇了起来。杨大人现在求知若渴,也不管它是爆米花的还是烧饭的,走到面前看着气压计上的数字窜改,满面藏不住的惊奇与欣喜。
这还是爆米花的锅铸得厚,不易炸开,高压锅如果堵死,但是会炸锅的。他宿世有网的期间,在网上随便一搜“高压锅爆炸”,就能搜到各种锅盖和锅里煮的吃食嵌在天花板上的惨烈图片。
宋时请大人少坐,吃吃他们府衙新制的点心,本身从外头拖出去一个黑突突的生铁短炮筒似的家伙。
他双手不由得微微闲逛,直直盯着米花机,惊诧道:“这东西如何如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