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各别异,形类非一种,了达皆是想,统统无实在。
是故闻此音,其心得堪忍,安住而不动,修行菩萨行。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顺忍?谓于诸法,思惟察看,划一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绩。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顺忍。
如世统统音,示同别离法,其音悉周遍,开悟诸群生。
善了诸音声,于声不别离,知声悉空寂,普出清净音。
众想如阳焰,令众生倒解,菩萨善知想,舍离统统倒。
如响无来处,所闻声亦然,而能别离法,与法无乖谬。
以乐菩提故,其心渐调伏,令信益增加,于法无违谤。
以求菩提故,其心无恐畏,闻法增英勇,供佛令欢乐。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何故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不同,若无不同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沉寂,若沉寂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无生法忍。
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别离,普灭诸风趣。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如是十种神通,统统天人不能思议,统统众生不能思议;统统声闻、统统独觉,及余统统诸菩萨众,如是皆悉不能思议。此菩萨,身业不成思议,语业不成思议,意业不成思议,三昧安闲不成思议,聪明境地不成思议,唯除诸佛及有得此神通菩萨,余无能说此人功德称扬赞叹。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神通。若菩萨摩诃萨住此神通,悉得统统三世无碍智神通。”
于此善修学,成绩泛博力,法力及智力,为菩提便利。
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了然皆如梦,与世亦无别。
所修泛博行,其量不成得,调御师智海,乃能别离知。
如闻各种响,心不生别离;菩萨闻音声,其心亦如是。
通达此忍门,成绩无碍智,超越统统众,转于无上轮。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善别离统统众生言音智通,知不成说不成说佛刹微尘数天下中众生各种言辞。所谓:圣言辞、非圣言辞、天言辞、龙言辞、夜叉言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及非人乃至不成说不成说众生统统言辞,各各表示,各种不同,如是统统皆能了知。此菩萨随所出天下,能知此中统统众生统统性欲,如其性欲为出言辞,悉令解了无有迷惑。如日光呈现,普照众色,令有目者悉得明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善别离统统言辞智,深切统统言辞云,统统言词令诸人间聪明之者悉得解了。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善别离统统言辞智神通。
人间各种法,统统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无碍清净天眼智通,见无量不成说不成说佛刹微尘数天下中众生,死此生彼,善趣、恶趣,福相、罪相,或好或丑,或垢或净。如是品类无量众生,所谓:天众、龙众、夜叉众、乾闼婆众、阿修罗众、迦楼罗众、紧那罗众、摩睺罗伽众、人众、非人众、微细身众生众、泛博身众生众、小众、大众,如是各种众生众中,以无碍眼悉皆明见;随所积集业、随所刻苦乐、随心、随别离、随见、随言说、随因、随业、随所缘、随所起,悉皆见之,无有错谬。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无碍天眼智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