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鞑子 孙秦桧[第3页/共3页]

嗯?

是咧,八成是如许!

那边佛天子只觉套在本身脖子上的绳索松动了好大一截,唯恐北边那位忏悔,从速命内阁草拟加封阿济格为大明忠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其下将领名单着报兵部,另给阿济格坐蟒一袭,纻丝八表里,银一百两,示宠异也。

在过往有关国策到底是“联虏平寇”还是“联寇抗虏”,章正宸、陈名夏等与当政诸公停止了狠恶的争论,又因为他们的官位相对都不高,以是被朝堂称为“小臣派”。

北伐不北伐的,佛天子眼下还真不敢深思。

代替首辅王铎为礼部尚书的东林党人、原礼部侍郎姜曰广同史可法干系最为密切,二人经常手札来往,是以在史可法上书后也当即上“陈规复大计”,说:“阿济格、吴三桂当速行布施,叫湖广先行拨给粮草,另可册封阿济格为郡王,吴三桂为国公。二人麾下将士升赏任用,朝廷毫不能鄙吝册封。”

弘光闻言心中一动,从速细心看信,确认北边那位真的答应他收编二十万清军,心中是欣喜交集,同时也不免生出一丝不甘的异心。

孙大将便将北边复书取出,称可予阿济格亲王之封。

媾和,杀大将呗。

“几社”中人、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于朝会中以为当国大臣求好太急,遂“饮鸩止渴”将那满洲余部视为救国力量,此绝非明智挑选,而是自取祸端。

那阿鞑子虽说山穷水尽,可部下也有十来万鞑子兵,都督这会恐怕是吞不掉阿鞑子那伙人,这才顺水推舟让阿鞑子他们降了明朝。

大臣派们的主张立时激发了小臣派狠恶反对,他们纷繁上书朝廷,以为东奴祸乱中国长达三十余载,导致中国军民死伤过千万,今东奴力弱,朝廷当乘机予以完整毁灭,不使引狼入室,重现“侯景之乱”。

杀大将?

但“侯景之乱”却让江南之地几成赤地,减轻“南弱北强”情势,也完整闭幕了梁朝。

章正宸指责当国大臣收编满洲余部乃是引狼入室,因那满洲阿济格同那羯族侯景一样都是外族,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股清流以南京中下级官员及北来官员为主,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翰林学士陈名夏、工科给事中于允中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