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五文钱?郑国蕃又惊又喜,接着一想,不对,真要这么好,后代也没那么多描述贫困读书人的书了。
看着老店东满脸的鄙夷,郑国蕃顿时明白了,得,我晓得了,豪情我说贵了,我说呢!真那么好卖,后代蒲松龄也不至于混那么惨。
那老先生把最后一个借书的打发走后,看郑国蕃还在东张西望,就皱了皱眉,郑国蕃年纪虽**,唇红齿白看着也就是个半大孩子,但却穿戴儒衫系着儒绦,固然儒衫是月红色,一看便知家中景况不佳,不过也带着个小厮,倒也欠仿佛对待普通人普通出言摈除。
当然,反对的人极多,以为这是走终南捷径,荒废了儒学正路,不是读书人正路,乃至闹到朝廷要求把[书坊印刻时文尽数烧除],但架不居官方需求,谁家不但愿本身的孩子读书能读个功名出来?就算做不得官,也能免税收,免徭役,至于儒学正路,阿谁东西如何卖?多少银子一斤?跟我们老百姓又有几个永乐通宝的干系?
看他这副神采,那老店东笑了笑,“小相公,这时价是一篇两文钱到三文钱,我看小相公卓尔不群,这才开价五文钱。”他的意义就是,老夫我看你小子长相不错,估计有点才学,这才多赏你两文钱给你开的高价。
时文,就是读书人考中功名的考卷,成化年的时候,杭州通判沈澄刻了一部时文,三年间重刻了七次,赢利赚的让人眼红,很快就构成了一股风潮,近似后代的《高考升学指南》《高测验题集》,书坊主们纷繁仿效,士子们则趋之若鹜。
“但是要卖时文?”老店东看郑国蕃月红色儒衫,觉得是个穷酸,这时候的租书店普通和印书是不分炊的,也就是说,他租书,也卖书,还印书,走的是小私家作坊线路。
郑国蕃穿戴月红色儒衫背动手在那儿东张西望,这月红色儒衫,听起来风雅,乍一听,就觉着有股子文人风骨,但实际上,所谓月红色,就是本质的布,换一句话说,就是穷的连染色的布都买不起,穿戴月红色儒衫,常常就是[穷酸]这个词的最好注脚。
这就是明朝典范的市场经济,大明人结婚需求压箱底的**册做性发蒙,普通是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送给女儿。而兴旺的小说出版奇迹需求大量的插画,这些丹青普通的读书人不乐意去画,而本地的百姓因为大明和外洋互市导致眼界开阔,并不忌讳家中女眷绘画,何况还能赚银子,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