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戚继光神色凝重中透出几分委屈[第2页/共3页]

“军门,是否把雄师集合于古北口一带?”戚继光问,“或可在铁门关外设伏兵。”

“戚帅,这可不是在本地剿倭。需知:秣马厉兵,决定胜负于呼吸之间,此战法适合于南边;坚壁清野,钳制来犯之敌,此战法适合于北方。”谭纶以老成的语气道。他之以是仓促赶来与戚继光会面,就是怕他求战心切,拿南边的战法搬到这里来。

“军门放心!”戚继光自傲地说。

喜峰口是长城一大关隘。关隘由营城、荒城、关城构成,故又称“三关隘”。关城正面,建有一座高达四丈的敌楼,名曰“镇远楼”。

谭纶点头道:“不,向来亏损就亏损在被北虏牵着鼻子走。今次全军编组三营:东营驻扎建昌,守备燕河以东;中营驻扎三屯,守备马兰、松太;西营驻扎石匣,守备曹墙、古石。相互援助,兵马可速调至各关隘。敌来,最好是将他们停止在关外;若冲破我防地攻进关来,再与他们决一死战。”

“军门,我军是否调兵保护皇陵?”戚继光问。

距京师三百里的永平府迁安县境内,燕山深处、滦河南岸,有一个城堡,名叫三屯营。城高三丈,周长七里,城上建有五座角楼和九座敌楼,城中心建有钟鼓楼。小城内,官府民房摆列有序,七十二条胡同将城内豆割成很多方块,护城河、草料场、演武厅、阅武场一应俱全。这,就是蓟镇总兵府的驻地。总兵府自成体系,仿佛城中小城,府门前有一对高大威猛的石狮镇守。

“禀大帅:谍报称,俺答雄师向古北口、黄花镇挪动。”亲兵道。

“报——”跟着一声高叫,探马飞奔到戚继光坐骑前,滚上马来,双手捧递谍报。亲兵接过来,欲呈递给戚继光。戚继光摆摆手,挥动宝剑,大声道:“懦夫们!健儿们,持续练习!”言毕,勒马驰出演武场半里远才停下,问,“谍报说甚么?”

“如此,则言者又会说我辈畏敌怯战!不如与敌搏杀一场来得痛快!”戚继光道,“何况马芳奇袭俺答大营,朝野为之道贺,倒是戚某…”

宝剑在阳光晖映下,收回闪闪赤光。这把宝剑有来头。当年,戚继光率军逐倭寇于大海中,半夜,俄然瞥见在波澜中闪出赤光,遂命人入海一探,本来是一古铁锚。费了好大工夫才捞起,运到岸上,颠末几次冶炼,铸成宝剑三把,一把由戚继光本人持有,别的两把赠送给了文坛魁首王世贞和汪道昆。在王世贞、汪道崑的提携下,戚继光虽是武将,还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词宗先生”。是以个子不高的戚继光,浑身豪气,又有儒者之风。

“末将服从!”戚继光拱手道。

尚未到达喜峰口,远远的就听得杀声震天,战马嘶鸣,马踏人踩荡起的灰尘升腾半空,云团般垂垂向四周飘散。戚继光上马登上镇远楼,瞭望演武场上操演的将士,过了半晌,号令道:“鸣金列队,本帅有训示!”

在世人一片喝采声中,戚继光下了敌楼,快步向西,走到一座敌台前,躬身钻了出来,检察内里储备景象。自隆庆二年到任,戚继光率全军加厚城墙,又沿长城建了三千多座空心敌台,每座敌台既可驻守数十精兵,又可储备粮食和军器。经详确细检察,见兵勇个个士气昂扬,军粮、军器储备齐备,戚继光甚为对劲,大声道:“本帅北调以来,遵朝廷之命,一向忙于修墙建台,本镇城墙高峙、墩台林立,烽台相望,真可谓固若金汤!北虏来袭,不啻小儿撞墙,必让他撞个头破血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