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想了一阵后,又拿起方才那篇文章,重新再读一遍,不由仰天长叹,为何我还是感觉不错呢?莫非整日只读案牍公文,好文章看的少了?
第二道题,必得其名。
正破有些难,反破轻易些,上句破其名,下句破必得。如许就简朴了,先因其名,而后必得,后果结果。
这一句话放在这一章里,是称道舜的孝道,粗心是说如舜这般大德之人,必具有与大德呼应的职位,财产,名声,长命。
陈楠揉了揉眼睛心想,是否我看错,或许前面几篇文章都写的太差了,这一对比下,这篇文章写的不错,才胜人一筹。
看了几十张卷子,陈楠不由摇了点头,除了五六张卷子能够外,其他多是分歧他的意。
现在林延潮过府试已是八九不离十了,眼下是要争夺好的名次,以是必须本身答。
这时林延潮第二题也写得差未几了,见书吏来收卷就交了第一题上去,待第二题写完后,拿着干粮吃了起来,并揣摩下一道五经题和最后的五言八韵诗。
张师爷听了也是奇特,有甚么文章连两榜进士都难堪呢?他当下从陈楠手中接过文章细心读了起来,读完以后也是拍腿叫绝道:“东翁,这是好文章啊!即直抒胸臆,又格律松散,鄙人觉得……觉得是好文章。”
在公堂上,陈楠坐在椅上,拿起考生的卷子一篇一篇看了起来。
这大德是全篇之意,如果放在破题里讲,与‘必得其名’无关,就犯了‘连上’的错处了。主考官上面看都不消看,便能够将卷子丢掉了。
只要短短四字,换做普通对四书五经原文不熟的考生,连这一题出自那里都不晓得。
那‘必得其名’四字,就是说舜大德之下,必然会获得很好的名声。
陈楠喝了一口龙井茶,心道,好文如好茶,一遍读完口中回甘。文章也是意味深长,理气辞三道兼具,这等好文,不取第一也难,我本觉得天下读书人之钟秀都出在绍兴,苏杭,不料闽中也有这等才子,这文章究竟是谁写的?
以是这一篇文章,林延潮就没有拘泥骈文的格局。
破题,起讲后,就是文章的主体了,林延潮晓得本府知府喜好四六骈文,但这一篇文章如果再寻求格局,辞意就要差了三分了。林延潮弃取了一番,心想不能以辞害意,二者弃取还是辞意最首要。
写到这一句,林延潮不由感慨,贤人的教诲,实是很有教诲意义。想到诗会上,读书人争相投诗,要将本身名誉传出去,真该让他们好好写这篇文章,抚心自问一下。林延潮摇了点头,将这点设法抛之脑后。本身持续用心答题。
陈楠精力一醒,将椅子拉近了一点。他直起家一面用手指叩着桌案,一面一字一句地朗读文章,看完以后赞道:“此文词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读此文如读庾信的哀江南啊!”
“还请卢教谕看下一篇。”
到了午不时候,云板一声响,几名书吏已是下来收第一题的答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