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就坐在一旁等待。
张四维正伏案写抄本,见了林延潮,点点头道:“宗海,先坐,待本阁部写完这抄本,再与你说话。”
但不管如何,对方也是将来的首辅,就算不投奔他,但保持杰出的干系也是需求的。
道统为儒者之统,治统为帝王之统,二者并行天下,而道统当指引治统。以是经筵就读书人,道统当指引治统的场合,儒臣以讲经史的体例影响天子行动,涵养,德行。在大臣们前后尽力下,经筵讲官的职位终究得以拔高。
经筵讲官给天子进讲,一个是教员,一个是门生,天子应待讲官以师礼。但是天子又是天子,讲官是大臣,又要讲君臣之礼。
张四维笑着对林延潮道:“周祭酒乃三朝老臣,贯穿经史,你需与他多就教才是。”
以后林延潮就分开文渊阁,当真筹办经筵,埋头写经筵上的讲章。讲章写好后给张四维看定无误后,林延潮在经筵前一日,去文华殿上演礼。
林延潮道:“元辅,中堂的种植之恩,下官一向是不敢忘了。”
林延潮听了周子义名字一怔,此人他是晓得的,是理学大宗师。
林延潮从沈鲤那回宫,没有先去讲官值庐,而是转道文渊阁先找张四维。
“正要请周前辈指教。”(未完待续。)
张四维讲了一些经筵上需慎重的处所。
“乃国子监祭酒周子义。”
对方虽是姗姗来迟,但林延潮还是需上前施礼道:“侍生林延潮,见过周前辈。”
顿了顿张四维又道:“此是宗海你初讲经筵,与日讲分歧,讲章需提早三日交我看定,另经筵前一日,你需告之司礼监,并会同展书,赞礼官,鸿胪寺往文华殿演礼,经筵前衣冠带履需熏香,并斋戒沐浴,以示慎重之意。”
众经筵官都到了,唯独周子义未至,少了他,大师排练起来老是少了一环。
要成为经筵讲官,翰林院里必须修撰及修撰以上,或者是詹事府掌事,国子监祭酒才行。偶尔礼部尚书也会客串经筵讲官。大抵而言,詹事府掌事,国子监祭酒都是由翰林出任,以是经筵讲官与日讲官一样,都是非翰林不能居之的职位。
林延潮道:“下官谢过中堂。”
朱元璋后,虽规复了立讲,但他的后代子孙明景帝每临经筵,就令中官掷钱于地,任讲官遍拾,号称恩情。
以是坐讲是尊师重道,站讲是君尊臣卑。
这争议持续到明朝,题目终究获得处理。有朱元璋在,大臣们就不会商到底是坐讲还是立讲了,大师直接跪讲。
这经筵礼节最首要的就是君臣之礼。提及经筵官上的君臣之礼,要从宋不时经筵官坐讲与立讲之争。
他曾说当世经学有考据,义理两宗,为考据的人,以为义理乃是空谈,但实际上考据才是玩物丧志。
因而官员们持续了朱熹道统与治统之论。朱熹讲圣圣接踵,儒者传先王之道,从尧舜一向传到了程朱,道统在于读书人一边。
文华殿上,林延潮与众经筵官正在演礼。
政敌为好处抵触,能够化解,但学术相左,除非一方压服另一方,不然就是不死不休了。与周子义火伴主持经筵,林延潮不由生出了一丝不妙的感受。
经筵上百官会合,林延潮身为经筵主讲,在礼节上需重视的处所甚多。堂堂翰林若在礼节上出了不对,那真是闹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