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臣弟也担忧,先帝在时,为了稳定大明江山,曾立下不得封异姓王祖训。”
朱棣神采一肃,“你们是想让咱对有功之人少赏,乃至不赏吗?”
一众藩王和文武百官,全都瞠目结舌,哗然一片。
“财物、权势,都入不了他的眼,只要美食和宋岛!”
宴席后就是论功行赏。
一众藩王和文武百官,恭送朱棣分开后,才纷繁走出大殿。
不管是一众藩王,还是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第一次看到朱棣如此松弛,眼里满是惊奇。
“皇上明鉴,微臣等人,断无此意!”
“如此社稷大功,咱不能不赏,就跟贺晓一样,都封为子爵!”
礼部尚书邓林海,不肯定地扣问。
朱棣微微一笑,“宋师对大明江山进献极大,就此一项,就充足封王。”
他这父皇,垂垂变了。
“贺晓固然是商贾,可做的皆是大善事,本年大旱,贺晓让海商会,从交趾多次运回二十多万石粮食,给朝廷赈灾。”
文武百官,顿时愣住。
承德楼。
“既然诸位无人反对,礼部稍后就定出详细章程。”
“之前封国公时,宋大人还把封地和食户都选在宋岛,没有挑选大明国土。”
“皇上,不过一个贱商罢了,即便皇上犒赏一些财物,他都感激涕零。”
朱棣和一众藩王及文武百官,终究达成共鸣,终究不再反对给宋隐封异姓王。
别看宋隐是勋爵,严格意义上来讲,宋隐更算是文臣一脉。
“他已贵为世袭罔替国公,又立下社稷之功。”
“臣弟附议!”
“另,培养玉米的宋城、宋旭、宋岩和宋玉四人,替大明培养高产粮种十几年,让大明粮食得以年年高产。”
朱棣说到这里,决计停顿了一下。
“太子,诸王,你们意下如何?”
才分开大殿,很多武勋,就向宋隐道贺。
“我何德何能,能接受皇上如此厚爱?”
“但是皇上,先帝必定不会看到大明有异姓王,除非身后追封。”
“老5、老六,你们说实话,我给宋隐封王,你们内心真恰是附和还是反对?”
宋隐此时才终究找到开口机遇。
“封宋大报酬异姓王,应当能放心,他不会有异心。”
“那么,咱干脆把宋岛封赐给他。”
朱棣非常舒畅地躺在躺椅上。
“宋城、宋旭、宋岩和宋玉四人,同封为子爵?”
“是啊皇上,微臣就是感觉,贱商罢了,如果……”
何况,在此关头时候,无人情愿招惹朱棣。
邓林海暗叹一声,缓声应下。
朱棣、朱高炽、朱橚另有朱桢等藩王,都堆积在此。
“当今,皇上因宋大人的庞大进献,封其为郡王。”
“没有贺晓锲而不舍寻觅,没有海员经心顾问,玉米也没法回到大明。”
朱桢和朱橚等藩王刚想点头,随即想到先帝对粮食的看重,又踌躇起来。
其他文武百官,除了恋慕妒忌,并没有开口反对。
文武百官,无人能接管。
毕竟,建国天子朱元璋感觉,文官不配册封。
“莫非让咱赐他官职吗?”
闻言,朱高炽及一众藩王都连连点头。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文臣,今后也有册封机遇?
“皇上所言极是。”
礼部尚书邓林海赶紧应下。
要晓得,大明的五等爵位中,封赏的都是伯爵、侯爵、公爵,还没有封过子爵和男爵。
朱棣微微一笑,“你们想,如果父皇还在,像宋师这等贤臣,是否情愿给他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