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后代帝王也不消再遵循祖训?”
即便是子爵和男爵,多用来追赠。
朱棣对劲地笑了,“另有替大明寻回玉米的贺晓等商贾,一样有功,也应重赏。”
一些文官,也想道贺。
朱棣轻笑,“可宋师的封地不在大明,而是外洋的宋岛。”
有了封异姓王刺激,再犒赏商贾和海员,在百官看来,都是小事。
“宋城、宋旭、宋岩和宋玉四人,同封为子爵?”
现在,竟然要封一个商贾为子爵?
“这个……”
“并且皇上如此宠任,他也不喜好权势,乃至还决计阔别权势。”
朱棣和一众藩王及文武百官,终究达成共鸣,终究不再反对给宋隐封异姓王。
“宋师不必有承担。”
“他已贵为世袭罔替国公,又立下社稷之功。”
“我何德何能,能接受皇上如此厚爱?”
毕竟,建国天子朱元璋感觉,文官不配册封。
一众藩王和文武百官,全都瞠目结舌,哗然一片。
“皇上贤明!”
邓林海暗叹一声,缓声应下。
“财物、权势,都入不了他的眼,只要美食和宋岛!”
“不然,咱岂不是有功不赏的昏君?”
朱棣点头,“至于封赏流程,稍后你给咱一份章程。”
“这个……”
说完,朱棣向朱橚、朱高炽、朱高燧等一众藩王看去。
现在,终究结束明天议程。
“皇上贤明!”
“皇上,千万不成啊!”
“又找到玉米,这类社稷功绩,咱如果不封赏他为子爵,咱还能封赏些甚么?”
“没有贺晓锲而不舍寻觅,没有海员经心顾问,玉米也没法回到大明。”
何况,在此关头时候,无人情愿招惹朱棣。
唯有朱高炽,早已经见怪不怪。
才分开大殿,很多武勋,就向宋隐道贺。
朱棣微微一笑,“你们想,如果父皇还在,像宋师这等贤臣,是否情愿给他封王?”
朱橚也微微点头,“皇上贤明,臣弟谨遵皇上之意!”
文武百官赶紧摆手。
“那么,咱干脆把宋岛封赐给他。”
“皇上所言极是。”
“封宋大报酬异姓王,应当能放心,他不会有异心。”
朱棣持续,“至于首功贺晓,封为县子!”
给一个没有实权的子爵,还是给一个官职?
“是啊皇上,微臣就是感觉,贱商罢了,如果……”
朱棣微微一笑,“宋师对大明江山进献极大,就此一项,就充足封王。”
“当今,皇上因宋大人的庞大进献,封其为郡王。”
“另,培养玉米的宋城、宋旭、宋岩和宋玉四人,替大明培养高产粮种十几年,让大明粮食得以年年高产。”
朱桢和朱橚等藩王刚想点头,随即想到先帝对粮食的看重,又踌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