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渔阳鼙鼓动地来(二)[第2页/共3页]

“高将军真会谈笑,朕老了,早不复当年之勇,不过敲打敲打陈玄礼还是轻而易举。”李隆基笑容满面。

“诽谤朝堂重臣!”高力士思路敏捷:“内侍省已探明,关于霨郎君出身的流言最早从快意居的酒坊中传出。王忠嗣、王正见之功过是非,当由贤人裁定,王元宝一介贩子,岂可妄加批评。”

“按律当斩。不过伊州仍在北庭境内,边将巡查下辖军镇并无错误;何况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冬至大朝会,节度使提早入京亦属普通,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早已出发。”高力士谨慎说话:“奏章中王正见多次提及离任北庭都护,入京任职……”

“莫非是杨国忠放出的变文?”高力士暗自揣摩:“从霨郎君的反应看,变文所指仿佛并非皆是谎言。但杨国忠进京不到十年,怎会体味十五六年前的旧事?除了太子,另有谁深知王忠嗣的私事?可如果东宫所为,太子此举却令人费解,攻讦霨郎君又不能保住东宫储位……”

“诺,老臣现在就去!”陈玄礼毫不踌躇:“只是以何罪名缉拿王元宝……”

“此乃老奴之过,内侍省失策扳连陛下耳目不明。”高力士请罪同时忍不住出言相劝:“不过,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坊间传言恐不能当真。”

“只字未提。”高力士对王正见的一片公心甚是赞成。

秋风鹤唳、群雁南飞。

李隆基冷眼俯视城楼下,直到陈玄礼和张守瑜策马拜别,才轻哼道:“算他机警……”

“若非贰心虚,何必白送尔财贿!”李隆基斥道。

“查抄快意居,将王元宝百口关入大牢!朕要弄清楚谁吃了豹子胆,竟敢教唆他在除夕驱傩时暗害朕!”

与儿歌和长诗比拟,变文内容翔实、浅显易懂,牵涉的人物又是威名赫赫的王忠嗣、节镇一方的王正见和申明鹊起的霨郎君,一传播出去就敏捷伸展,两三日工夫便传遍长安城千家万户。

秋风过玄武,霜意满高楼。

变文说的有板有眼,崔氏姐妹家逢剧变、为讨还产业愤而上京告状的景象讲的涓滴不差;姐姐崔颖病死客乡、mm崔凝流落长安的惨痛更是绘声绘色;至于甚么王忠嗣、王正见同时喜好上崔凝,王忠嗣捷足先登却因惧内不敢纳妾,王正见迷恋美色甘心扶养假子的确栩栩如生……

“若朕分歧意其进京,边将擅离职守当为何罪?”李隆基顺手翻着奏章和密折,仿佛在开打趣。

“陈大将军手握数万龙武军,有甚么话不敢说,又有甚么事不敢做呢?”李隆基横眉瞋目、面若冰霜。

“朕统御天下数十载,深知君臣相得、善始善终殊为不易。”李隆基并不在乎陈玄礼的心境,自顾自道:“就说王忠嗣吧,朕怜其父忠勇为国、战殁疆场,将他收为义子,接入宫中扶养,吃穿用度与诸皇子普通无二。待其成年,朕顺其情意,任他驰骋边陲,更频频提携,直到将陇右、朔方、河西、河东四镇悉数拜托于他,恩宠莫非不深?可他是如何对朕的!戋戋一个石堡,都不肯为朕拿下!”

七八日前,右相杨国忠正因儿歌闹得灰头土脸之时,贩子中俄然传出一段令人目瞪口呆的变文,说比来数年在长安风生水起的霨郎君并非北庭都护王正见之子,而是王忠嗣和崔夫人的私生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