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胡将入京势骚然(六)[第2页/共3页]

“朕只是迷惑,为何王正见父子盯住安禄山不放?方才的主张确切奇妙,可归根到底还是要收拢安禄山的权势。”

“陛下是狐疑王都护另有所图?”高力士内心有点严峻。

李隆根基不想.操之过急,可身材日渐衰弱的李林甫却等不及。客岁洪灾时,李林甫入宫秘奏,恳请李隆基默许盛王转运渭桥仓中的存粮赈灾,以博取名誉。李隆基望着垂老迈矣的李林甫,心生怜悯。两人年事相差无几,沉浸于美人歌舞、羯鼓羌笛的帝王身姿仍然如松柏矗立,繁忙于案牍公文、勾心斗角的权相面色枯蔫若落叶焦黄。

“卖主求荣的不良子,尴尬重用。”思及吉温,李隆基忆起他那双狡猾、阴狠的三角眼,心海出现讨厌的波纹:“王鉷出身王谢,精通富国之术,颇具大臣威仪,本是良相之才,可惜了……”

“妙!”李隆基眉宇间阴霾渐散、晴空万里:“如此安排,两边谁也挑不出弊端,高将军此议别具匠心。”

梨园宴会上,李林甫借武惠妃的忌辰,将盛王李琦推到面前。怀着对旧爱的缕缕思念,大哥帝王蓦地发明,沉湎于吃苦中的本身对儿子们体味得太少,不知不觉间,年近弱冠的李琦已玉树临风,酷似当年风骚俶傥的临淄王。

“陛下,王都护与霨郎君一心所求,乃保护陛下之权威、京畿之安定。老奴觉得,王家父子与当年的王忠嗣志同道合、情意相通,所作所为皆以忠君报国为本。偶或有触逆鳞之举,却并忘我心。”高力士不正面答复,而是谨慎翼翼绕着圈为王霨辩白。

放弃杨国忠另找良相?李隆基荒废朝政多年,对朝臣才德的体味早非初即位之时。何况右相之位干系严峻,眼下除了杨国忠,又有谁具有如此权势呢?陈.希烈只是一唯唯诺诺、自擅自利的酸腐文人,不通治国之道;高仙芝文武兼备,惜乎在中枢毫无根底;张均、张垍、王正见均与东宫连累太深,决不成为右相;罗希奭眼界狭小、格式太小,可埋头面却没法掌全局;吉温……

在疑云摆布下,李隆基决定放纵一次杨国忠,借之摸索安禄山的忠心。令他感到欣喜的是,安禄山一接到圣旨就快马加鞭赶到长安。

偶然李隆基也会思疑,高力士是否用心因势利导,斩除寿王对东宫的威胁,毕竟太子是他保举的。但只要看到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娘子,李隆基就不肯再去纠结此事。毕竟儿子的感受不若本身的享用首要,何况他也斯须离不开高力士详确入微的奉养。

东宫公然忍无可忍,不过太子并没有傻到直接跳出来脱手,而是挑选鼓动回京心切的杨国忠脱手烧毁盛王义仓、击杀转运渭桥仓粮食的车队,导致盛王名誉大坠。

听杨国忠干脆多了,李隆基偶尔也心生疑虑:“莫非安禄山真有狼子野心?”

“笨拙的杨国忠,有几分机巧、却无大才,底子不知治国理政底子安在。”遐思好久,李隆基对杨国忠愈发不满:“不过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河东阵势矗立、虎视京畿,乃关键之地,耐久由一人把持确非悠长之计,只是究竟该由何人接任方才安妥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