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殿寂寂、步声杳杳。
前年冬至大朝会时,老谋深算的李林甫操纵碛西边将对安禄山的围攻,为盛王争夺到平卢节度使的调派,使悍将史思明成为李琦的虔诚跟随者。
在疑云摆布下,李隆基决定放纵一次杨国忠,借之摸索安禄山的忠心。令他感到欣喜的是,安禄山一接到圣旨就快马加鞭赶到长安。
“卖主求荣的不良子,尴尬重用。”思及吉温,李隆基忆起他那双狡猾、阴狠的三角眼,心海出现讨厌的波纹:“王鉷出身王谢,精通富国之术,颇具大臣威仪,本是良相之才,可惜了……”
“陛下,王都护与霨郎君一心所求,乃保护陛下之权威、京畿之安定。老奴觉得,王家父子与当年的王忠嗣志同道合、情意相通,所作所为皆以忠君报国为本。偶或有触逆鳞之举,却并忘我心。”高力士不正面答复,而是谨慎翼翼绕着圈为王霨辩白。
“陛下,老奴倒是有点粗肤见地。”高力士笑眯眯附在李隆基耳边窃保私语。
“陛下谬赞!”高力士喜道:“实在……”
放弃杨国忠另找良相?李隆基荒废朝政多年,对朝臣才德的体味早非初即位之时。何况右相之位干系严峻,眼下除了杨国忠,又有谁具有如此权势呢?陈.希烈只是一唯唯诺诺、自擅自利的酸腐文人,不通治国之道;高仙芝文武兼备,惜乎在中枢毫无根底;张均、张垍、王正见均与东宫连累太深,决不成为右相;罗希奭眼界狭小、格式太小,可埋头面却没法掌全局;吉温……
偶然李隆基也会思疑,高力士是否用心因势利导,斩除寿王对东宫的威胁,毕竟太子是他保举的。但只要看到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娘子,李隆基就不肯再去纠结此事。毕竟儿子的感受不若本身的享用首要,何况他也斯须离不开高力士详确入微的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