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知王卿有何人选?”李隆基有点猎奇,高力士也凝神聆听。
“陛下,东平郡王数平契丹、屡征奚部,功劳远胜吾辈。由其执掌天下兵事,最为安妥。”高仙芝为王正见敲边鼓的同时,悄悄讽刺安禄山养寇自重。
“石堡之战折损数镇精兵三万余,哥舒节帅的军功也太血腥了吧?”安禄山毫不包涵讽刺道。
“安卿此言怎讲?”李隆基并未指责安禄山的无礼。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清边将之间错综庞大的连累。李隆基安坐御榻之上,俯视着为封王和拜相争斗不休的文武群臣,心生威福皆由己出、陟罚臧否皆由己定的称心。
安禄山本欲请李林甫出头,建议贤人广施恩泽,封王者不必拜相,以惠及更多边将,却被李林甫婉拒。
...
“起码某未曾被人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哥舒翰则用客岁安禄山遭契丹埋伏的败绩停止回击。
“陛下,据某所知,东平郡王精通文墨,只是少时家道艰巨,未曾退学。白璧微瑕,无碍大局。”王正见道:“若陛下不放心,可增选文辞富丽之人入相辅弼安郡王。”
“谢陛下隆恩!”哥舒翰顿首叩恩。
“刑部尚书张均、驸马都尉张垍乃前任相国张说之子,为政多年,官声甚佳,皆有为相之才。”王正见保举道。
“张氏兄弟?”李隆基凝睇李亨半晌,抚须笑道:“王卿把朕的半子拉出来了。”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日碎碎堕琼芳。正殿前广场上,李泌与王霨安步于纷繁扬扬的雪花中。
“还是哥奴看得清楚。”李隆基点头赞成:“这几日哥奴气色见好,看来王卿的雪莲丸名不虚传。”
王正见听到“西平郡王”四字,望了眼身姿矗立的高仙芝,悄悄叹了口气;高仙芝却不为所动,仿佛封王之事与己无关。
“王卿不必多心,礼尚来往乃人之常情。”李隆基挥手表示王正见不必严峻,他乐见王正见周旋于各派,而非独敬东宫:“安卿已封东平郡王,朕思之六合有四方,欲再封西平、北平、南平三位郡王,不知诸卿有何观点?”
“王都护曾与某深谈一次,欲以助张氏兄弟入相换殿下支撑攻讦安禄山。放在一年前,某必定会让殿下回绝。但经各种风波
“陛下谬赞,微臣惶恐。”王正见仓猝顿首道:“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远征大勃律、南讨吐蕃,功劳更在某之上。西征石国,高节帅乃行军大总管,某不过附之骥尾,因人成事,故臣保举高节帅为北平郡王。”
“恰是如此!东平郡王虽擅带兵,却不通文墨,拜相恐贻笑风雅。”哥舒翰不放过任何能够热诚安禄山的机遇。
“陛下,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拔石堡、复九曲,当封西平郡王!”杨国忠急不成耐表达对哥舒翰的支撑。
“启禀父皇,儿臣觉得东平郡王戍守幽州多年,劳苦功高,当入中书门下为相,统管兵部。”李亨率先将锋芒对准安禄山。
(本章未完,请翻页)后,吾愈发明白令尊与霨郎君为何汲汲于减弱安禄山、钳制节镇之权,故劝殿下接管。”李泌是王正见与李亨相同的中间人。
“王都护,汝之前在奏章中不是信誓旦旦要入相吗?如何出尔反尔?”安思顺明白安禄山不便利辩驳,主动跳出来。
“哥舒卿镇守西陲,屡胜吐蕃,功劳丰伟,可封西平郡王。”李隆基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