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也得给老安家做个媒。”浑身肥肉的安禄山跳出来插科讥笑。
世人骤听此议,除了王正见、杨国忠和安禄山,都非常茫然,不知李亨葫芦里卖的是甚么药。杨国忠虽早已知之,却并未多想此中之深浅;安禄山倒是念及儿子尚主之事,揣摩着趁热打铁;王正见没想到太子会在朝议时抛出王绯的婚事,心中则模糊有点不安。
“高卿言重了!公子只是被王焊操纵,并无不当之举,此案早有公断,高卿不必多心。此前任何人不得再提此事,不然朕将严惩不贷。”李隆基见高仙芝心诚,表示高力士将高仙芝扶起。
“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费周章?”
李林甫虽早猜到杨国忠会封王或入相,却不料贤人对他的恩宠如此之深。但他目前必须集合间神推盛王入主东宫,故临时不欲与杨国忠为敌,乃至需求借助杨家的力量,因为他早已看出,杨国忠也不希冀李亨继位。当然,如果有合适的机遇,李林甫也毫不会健忘敲打骄狂的杨国忠。
“建宁皇孙眼界颇高,浅显色彩难入其眼。可贵他如此动心,朕岂能不成全?”李隆基想起虢国夫人所托,心泛春潮:“至于嫡出、庶出,嫁入天家后岂有不同。不知王卿可否给朕做媒的机遇?”
“秘书监?”李隆基哈哈大笑:“亨儿,你感觉呢?”
“臣附议!”李光弼身为契丹后嗣,对安禄山压榨契丹族早有不满。
后殿当中,王正见带头发难,令氛围还算敦睦的朝议蓦地间阴云密布、山雨欲来。
“晓得你惦记取呢!”李隆基连做两桩媒,喜气洋洋:“杨卿兼任剑南节度使以来,用兵如神,屡破南诏、吐蕃,可封南平郡王。”李隆基并未收罗任何人的定见,直截了当赐杨国忠以王爵。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西北边镇的声望将达到颠峰,其因王焊谋逆案而折损的权势就能有所规复。
“回陛下,犬女乃侧室张氏庶出,豪门蒲柳、才德陋劣,恐配不上建宁郡王。”王正见不料本身决意入京后,太子仍惦记联婚。
“坦开阔荡,真君子也!”高仙芝对王正见愈发赏识;“不愧是大帅的族弟。”李光弼暗自感慨;“封王拜相皆与某无关,但家属之安危,某不成不管。”安思顺看重的是安家的将来;“他不是东宫的人吗,如果离了北庭,太子岂不是伶仃无援?”盛王李琦现在才看出点门道。
“谢陛下赐婚!”王正见看出李隆基情意已定,想到建宁王风评尚佳,女儿对他也不算讨厌,只好应下。
“多谢陛下!吾一粗鄙胡儿也和贤人连上亲戚了!”安禄山喜不自胜,逗得李隆基放声大笑。
“启禀父皇,王都护之才不逊张说,来京任职正堪大用。”李亨神采泰然,并无半分惶恐。
“好!”李隆基抚掌而笑:“只是北庭都护一职该由何人接任?”
氛围呆滞、一触即发。
“陛下,微臣再荐东平郡王安禄山拜相!”王正见的目标始终未变。
大愿得偿的杨国忠自不肯安禄山入朝,他正揣摩如何反对王正见的发起,只见安思顺怒声斥道:“王都护,幽州可不是庭州。契丹与奚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若无东平郡王在此镇守,河北道千万百姓将流浪失所、沦为契丹人的仆从!”
...
(本章未完,请翻页)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