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雪落长安故人来(一)[第2页/共3页]

平心而论,鲜于向自知不该抱怨杨国忠。自家事本身清楚,鲜于向明白,若无杨国忠不遗余力的搀扶,客岁他毫不成能代替病逝的老下属章仇兼琼,成为节镇一方的剑南节度使。

“说不定我也能封王啊!”鲜于向心中蓦地升起了如饥似渴的欲念。

...

天宝八载,大唐战事连连。先是北庭都护王正见和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合兵西征,讨伐了无蕃臣礼的石国,击溃了求援石国的大食军,威震河中;后是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血战数日,从吐蕃手中夺回了贤人朝思暮想的石堡。

车厢内,熏香袅袅手炉暖暖,好像熙春,与车厢外的冰天雪地仿佛是两个天下。

本来鲜于向已经尽最大尽力,从脑筋中驱除了不实在际的妄念。可阁罗凤的背叛,让鲜于向顿生时来六合皆同力之感。

“甚么节帅!”鲜于向喝道:“某早已辞去节度使一职,现在剑南节度使是杨国忠。快到长安了,尔等务必慎言!”

在杨国忠的倾力支撑下,鲜于向很快就凑集了八万兵马,于本年四月出征。不但夺回了被阁罗凤侵犯的三十二夷州,并且一口气杀入南诏境内,兵临南诏王都太和城外的西洱河。

见杨国忠如此诚心,鲜于向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不快也不翼而飞了。他草草和剑南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崔圆交代后,立即轻车简从,奔赴长安。

而杨国忠的号令来的比鲜于向设想的还要快。上个月,也就是天宝十年(751年)十一月,杨国忠送来密信,要求鲜于向主动上表请辞剑南节度使之职,然后保举杨国忠担负此职。

固然有些不舍,但鲜于向还是当即遵循杨国忠的要求,敏捷上表,以“才具不敷,难荷重担”为由,要求辞去官职,并大力保举杨国忠接任。

“节帅,算着路程,应当快了!”侍从仓猝应道。

三人都因军功遭到了贤人的嘉许,犒赏无数。就连北庭副都护阿史那旸都因西征之役得以迁升为新设的河中节度使。

八万雄师,能逃回剑南的不过数千人。鲜于向的封王之梦顿时烟消云散。

鲜于向晓得后,曾在进京朝见时暗里问过杨国忠。而从杨国忠用心矫饰中,鲜于向探知,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奏章刚报上去十余日,贤人的旨意就到达益州。统统皆如杨国忠所愿。

不等回到益州,鲜于向就仓猝派人将战况密报杨国忠,然后惴惴不安地等候着来自长安的肝火。

错就错在,一贯恭敬的南诏王阁罗凤竟然背信弃义起兵造反,杀死了云南太守张虔陀,攻占了剑南道南部三十二个夷州。

在路上急行三十余日,鲜于向终究到达长安城外。他本筹算直接进城拜见杨国忠,却在昨日收到杨国忠派人送来的口信,申明日中午初刻,约他在西郊刘家村的若兮堆栈一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同时,他也深深认识到,杨国忠已经在长安的朝堂上打劫了呼风唤雨的权力,早也不是当年阿谁被本身布施的浪荡子了。而本身若想保全现有的繁华繁华,唯有紧抱杨国忠的大腿,像狗一样昂首帖耳惟命是从。

身着缎面棉服的鲜于向透过车窗焦心肠向东望了眼,气候阴沉时,本应塞满视野的长安城,在飞絮般的雪花中隐而不见。

漫漫风雪当中,只见一面蓝色的酒幌随风飘零,上书四个略显清秀的大字:“若兮堆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