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张凤翼
《芙蓉池》此诗只写“夜行逰”三字。於《步西园》上著“清闲”二字,盖一一细看,故一一细写也。“双渠”四句,是俯写逰,“相灌溉”见池之美。“嘉木”句,因池及木,木之嘉者,行最忌直,如官道旁树,两两对峙。曰“绕通川”者,逐阵势而成。“卑枝”二句,单承写木,一卑一修,见木之嘉,益见池之美。“惊风”二句,平写行逰,惊风吹后,飞鸟鸣前,我身适在池上。“云霞”四句,仰写夜。然何地无星月,何地无云霞?自文帝写来,亦若池上固有之景,移他题不得者。此前人神化之极也。故与后“数命非神仙”如此,若相通若不相通,任使先人读者,通之得下,不通之亦得下也。
《猛虎行》端际密窅,微情正尔动听,於艺苑拒不称圣!钟嵘莽许陈思以入室,取子桓此许篇制与相颉颃,则彼之为行尸视肉,宁参谋哉!
胡应麟
汉《古八变歌》,文繁于质,景富于情,恐是曹氏兄弟作。汉人语亦有甚丽者,然文蕴质中,情溢景外,非后代可及也。(《诗艺》内编卷一)
文帝诗源于李陵,毕生无改。诗家分体以年代者,文帝兼属建安黄初二体,岂文帝为太子与为天子时,有两样笔墨哉?盖建安当羣彦蔚起之时,流派各立,论者盖以建安目之。盖其体庞杂,文帝之体总括於中,要以陈思为杰。至於黄初,王、刘、应、徐,雕丧已尽,而主持风雅唯文帝。而陈思入黄初,以忧生之故,诗思更加沉著。故建安之体,如斑斓黼黻,而黄初之初,一味清老也。
汉称苏、李,然武帝,苏、李俦也。魏称曹、刘,然文帝,曹、刘匹也。唐称李、杜,然玄宗,李、杜流也。三君首唱,六子并驱,盛绝千古,非偶尔也。
《燕歌行》(“秋风萧瑟气候凉”篇)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从“明月皎皎”入第七解,一径酣适,殆天授非人力。(“别时何易会时难”篇)所思为何者,终篇求之不得。可性可情,乃《三百篇》之妙用,盖唯抒怀在己,弗待於物,发思则虽在淫丵情亦如正志,物自分而己自合也。呜呼!哭死而哀,非为生者,圣化之通于凡心,不在斯乎!二首为七言初祖,条达和谐,已自尔尔。始知蹇促拘韁,如宋人七言,定为魔业。
吴淇
《大墙上蒿行》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不但兴会遥同,实乃谋篇夙合也。盖势远则意不得杂,气昌则词不带毕,故虽波兴峰立,而尤以纯检为宗,其与短歌微吟,会归初无二致。自“庐江小吏”一种赝作传播不息,而后元、白踵承,得志疲塌之词繁,杜牧之所由按剑,非曹亚矣。彼“庐江小吏”诸篇,自是前人里巷所唱盲词口语,正现在贩子间发行《何文秀》《玉堂春》一类耳。稍有愧心者,忍辱吾神明以求其形似哉?《琵琶行》、《长恨歌》允膺典刑,不为酷也。
《短歌行》衔恤诗极不易下笔,子桓斯篇乃欲与《蓼莪》并峙,静约故也。悲者行必静,哀者声必约。
《杂诗》二首二诗有疑惧意,应是操欲易世子时作。而旧注未及,故识此以发明诗旨。(《文选纂注》卷十二)
古人例以七言是非句为歌行,汉、魏殊不尔也。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之类;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类;五言者,《长歌行》之类;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类。纯用七字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紵》皆此体。自唐人以七言是非为歌行,余皆七言古乐府外,歌行可法者:汉《四愁》,魏《燕歌》,晋《白紵》。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子建天赋绝出,乃七言独少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