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心:爱国孝亲,乃立品处世之大节,人间万善之底子,仙班中岂能容奸佞小人欺亲灭祖,不忠不孝之人乎?臣不忠则国无宁日,江山难保,子不孝则家道违和,伦常倒置,故大忠大孝是善心之首也。
我们只要阐发一下这些说话的内涵含义,足可征修德之首要与含义之博识。道生万物,有为而无不为。德为纯一无染之心,内含天赋真一之气,此气充满宇宙而无处不在,所谓“六合姻媪,万物化醇”是也。是以万物获得畜养,生出了千姿百态的形状,跟着时候的窜改,而成其万物生、长、收、藏的演变,与人的少壮朽迈的变态。但统统都是自天然然,从未存有发展畜养求成之心。故生而不以为是一己专利统统,做过的功德也不自夸其功而存求报之心,长成以后亦不自存把持主宰之心。这类深不成测的德行,才不愧为不德之德的上德啊!
只为人间帮派多,山头林立各称大(读陀音)。至教天下无宁日,寸士寸权争不休。
天乐诗断:
4
诚信心: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故君子诚之为贵。”这诚字的重如果无以复加的。诚即诚笃无欺。诚便灵光朗照。故至诚之道,能够尽性,可之前知。至诚无息,能够博厚,能够高超,达到悠长无疆。信是诚的姐妹,人无信不立,将与禽兽划一,扑在地上匍匐,真是一针见血。处世无诚信不可,炼功无诚信,永久不能胜利。不诚无物,岂虚语哉。
一部〈〈品德经〉〉,不但品德并提,并且德篇(44篇)多于道(37篇),充分辩明修德比修道更首要。他夸大地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孔子只说的更绝:“如果没有至高的德、至高的道是不会固结的。”进而又说:“有道无德的人,是道中的盗贼”
2
全息之人百罪除,举心动念鬼神知。善心一发妖魔避,岂不周身百体舒。
佛仙也是浅显人,则异知己一片心。只为菱花无点垢,天然妖孽现本相。
其一
愿修士猛醒,愿志士转头,往者不成鉴,来者犹可追,畴昔各种比方昨日死,将来各种比方本日生,悔过迁善,从现在开端,重新做起。兹摘录部分悔过迁善法口令词于后,以资警省。
无是有的对待,有是无的显像。人间的人都以为有是存在的,是物质性的;无是不存在的,是非物质性的;是以有与无便成为对峙面。实际上,这类观点是偏面的。无的本身含有有的成分;有的本身也含有无的成分;也就是说,精力必须依托于物质当中,方能显请愿力;物质也必须倚赖精力的鞭策,方能阐扬服从。只要调和二者的辩证干系,方可制止前者的飘忽无边和后者的死肉一团的偏枯之患。这就申明一个题目,人是精力和物质的连络体,即无与有的连络体。无是肉眼看不到的物质,有是肉眼能看到的物质,究极而言,它们都具物质根本。只是元素的成分分歧罢了。
5
第一节 有与无的辨证干系
德是前修第一课,自微至著满环球。先从洒扫应酬始,再上摩天万仞楼。
6
其二
敦化心:教功治病,化莠为良,济困扶贫,劝恶从善,是当代气功师的本分,也是大师的共同欲望。以是必须构成一种民风,互教互学,共同进步。前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非无香也,大师都香把香袒护了。故凡遇一善人,行一善事,便死力鼓吹;见人做错一事,便苦口婆心,谆谆告戒,务使改之而后己。平时多讲因果报应,以便知所警戒,制止妄图口腹,杀生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