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无我谛观[第1页/共2页]

离人间法,即名摆脱,于摆脱境,有二岔路,一者方丈,二者不住,人间求摆脱者,心厌人间,而欲离死,修法漏尽,乃离人间,此名方丈摆脱,而于妙聪明,则是粗解,是名粗境地。

若不住者,心得摆脱义,聪明亦漏尽,愿不在摆脱,故不住摆脱,深明摆脱法,复知法皆非,心了无一法,而明统统法,无执念已矣,便操纵诸法,测统统人缘,达统统聪明,以是不思议,名为细境地。

八万四千慧,皆名漏慧,尽其所漏,慧得漏尽。

各种境地门,谁为谁化演,

何为转佛聪明,能转统统法,能明统统法,能了统统法义,所说与佛无异,统统心机,不违圣意,能与三世诸佛同业共住,能会无我之妙,善知众生人缘深浅,大慧复有大智,了统统境地,复能演说统统境地言辞,复能乐说统统境地事义。

心离于是非,而说是非论,

立于本身,不见自面,立于自心,不见自意,立于胡想,不见于空,立于非空,不见非空,若人欲自观自面,欲自观自意,当离自我,而得谛观。

如是说幻语,乃是诚笃言,

如果无我人,何论是与非,

颂:

圆转诸法不易,善自珍惜,当常自省,莫起高傲心机,莫有骄易之意,莫有狂傲之想,此皆坏灭善根之人缘,当常自省,莫生此等心。

顷刻复顷刻,弹指无量劫,

心本偶然,名说罢了,没有自悟的,时候不能停歇修持,时候不能松弛,亦不成贪求成,找到合适本身的路就去走,莫要与别人比量,莫要觉得别人的才是好的,要自傲一点。

一念平生灭,三世已尽结。

众修士难作此等观,是故当须修持勤奋,乃能够有妙三昧境地力,能于幻中,起力而观,若勤奋精进,当知一弹指中有九十顷刻,一顷刻中复有百千顷刻,纤细无尽,难窥极限,若破无始,乃时量,如是勤奋,能够得观。

在在到处,无不是真,在在到处皆是幻界,幻界即真,幻中真、幻,两相对峙,真道非一非二,阴阳二界,不离三界,若堕于二,不能见一,若见一二,是名为三,心本无有,何来立所?无所依处,便是真依。

心便是相,相便是心,离心离相,偶然无相,

八万四千法,皆名有漏,尽其所漏,乃名漏尽,

今在此人间,而作此知见,

八万四千智,皆名漏智,尽其所漏,智得漏尽,

真种子是名说,分歧教派,名说分歧,凡是不说诸法同宗者,皆不达万法归一之境,尚不得一,何况归〇,如有痴人,自称得真种子,彼是得多么真种子?是他所觉得的,还是圣贤所说的呢?

体便是用,用便是体,定便是慧,慧便是定,

一念即见无量劫人缘,如是难事,世所罕见,无量劫中无量人缘,岂能说尽?无量人缘法岂能说尽?若于念念皆得如是察看,统统知见,岂能说尽?是故谛观者无言,清净性中,妙心清净,心性净眼,但自谛观。

如是无我法,自称我而传。

无仙亦无凡,亦无各种现,

当知第六神通,漏尽之妙,漏尽之意,实非人间所能考虑,漏尽境地,非八万四千法所能测度,是离存亡境地,何为漏尽?八万四千法尽,漏尽乃现,人间聪明尽,漏尽乃现。

诸法为路,路分歧分歧行,统统诸法,归宿是一,其归宿,宿无所宿,便是得真,人间修法结胎者即能体味于一,而彼是实得一者否?神仙亦得一,结胎与神仙之一是同否?比方世人观星斗,时处不等,或有人观是红色,或有人观为蓝色,或观为红色,或观为紫色,或观为金色,如此世人所观之星,是二星否?世人谁错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