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
固然无始与无极处乎同境,而其境地相不一,非可一概而论,无始无终,当下是也,无极无尽,妙方广也,当下之相,相无其相,于妙方广,能够谛观。
颂:
当于初时,身住定中,心得三昧,得心三昧已,复活智三昧,又入慧三昧,乃至识三昧,趣无生三昧,得成无我,见相离相,离心见心,统统妙入,统统妙出,统统妙安闲,得妙心三昧,如是没法之法,至此以尽,便成圆道,是法没法,又于统统法而证此法,故说为无来亦无去,妙应三昧地。
所谓大道,实无道也,无有此道之存,此道若存,则是为有,此道实非是有,亦不是无,非存非不存,如是妙境地,岂可考虑知?
欲成大道,先退私心,欲退私心,先要满足,满足性成,仁厚德成,厚德成时,无欲心明,无欲心者,非离欲心也,离欲者,阔别于欲,无欲者,诸欲不染,若阔别于欲,如何有染与不染之不同?是故无欲者,虽住欲天下而心无欲染,名为清净心,亦有平埋头。
华虽不实,而有相因,其因在虚,若无无相之道,则无有相之德,是故凡统统相,不离无相,见有相而不知其无,便是迷盲,见其相而知其所生,知其来处,名为晓得,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往,名为不晓得。
诸法有二,一名常,二名无常,而正法非一非二,非常非无常,大道亦此,非有非无,非实非虚。
天工巧手,难作无相之像,博学聪明,难辩无言之论,诸天妙声,难唱无音之乐,夫至道者,统统难行能行,统统难作能作,统统难见能见,统统难言能言,统统难成能成,至道者,至德者也。
此境地尚不成思议而见,何故言哉?是故皆以比方言说,以皮相诸法为引,执取法相者,心到此岸而不舍法,心尚不摆脱,何况意、智、慧?尚执于未摆脱,何可至于摆脱?摆脱与未解二种固执,如何悟入此中?故说修统统善法,即名佛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故,亦无佛法可得,统统所可得者,皆非佛法。
应以罪身常忏悔,德行常现心头音。
盲者所见皆妄图,说此妄图即妄言,